时值仲冬,寒风渐起。十一月中,刘协率领大军,历经近十日的稳步推进,终于再次回到了新丰之地。
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刘协心中感慨万千。
一个多月前,他就是从这里仓皇东逃,身后是李傕的追兵,身边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官和不足万人的残兵,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而如今,他再度归来,身后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的近四万大军!
短短月余时间,从亡命奔逃到凯旋班师,从兵不满万到雄师四万,其间际遇之奇,局势变幻之速,恍如隔世。
这一路的进军,与其说是征战,不如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武装巡游和实力展示。
沿途收容的李傕军溃兵,在经过初步甄别和整编后,被迅速补充进了各营。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全军上下都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士气。
其中,由段煨亲自把关,从俘虏中挑选出的最精锐、最可靠的两千人,被补充进了天子直接统辖的御营。这使得刘协的亲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也彰显了其作为最高统帅的权威和地位。
而杨奉、杨定、张济、徐晃等主要将领,也各自分得了一千多经过筛选的战兵,实力均有显着增长。
剩余的俘虏,则被统一编入辅兵队伍,负责运输、筑营等后勤事务。
这样的分配方案,可谓皆大欢喜。
诸位将领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实力增强,自然对刘协更加拥戴。而刘协本人拿走了最大的一份,也无人能有异议——毕竟他是天子,是整个集团的核心,御营的强大意味着中枢的稳固。
更何况,此次大胜和实力的急速膨胀,本就是在他主导下取得的。
因此,此刻的汉军,可谓军心可用,士气如虹。
刘协大军在新丰扎营后不久,徐晃便安排好高陆防务,率领着原先那五百精锐骑兵风尘仆仆地赶来陛见。
通禀后,一入御帐,徐晃便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徐晃,参见陛下!末将有罪,请陛下责罚!”
刘协,闻言一愣,放下手中的竹简,诧异道:“公明何出此言?你截断李傕粮道,缴获甚丰,立下大功,何罪之有?”
徐晃低着头道:
“回陛下,末将奉命驻守高陆,前日探得李傕大军溃败西逃,其溃兵一部途径新丰左近。末将未能率部出击截杀,纵其逃归长安。此乃纵敌之罪,请陛下明察!”
刘协微微挑眉,饶有兴趣地问道:“哦?为何不追?细细说来。”
徐晃深吸一口气,条理清晰地陈述道:
“其一,末将麾下仅五百骑,虽堪一战,然当时高陆尚有此前押送而来的千余李傕军俘虏需弹压看守,若倾巢而出,恐生内乱。“
“其二,高陆县内尚有诸位公卿大臣及陛下交付的典籍仪仗,需兵力护卫,不容有失。”
“其三,李傕虽败,然其溃退心切,归师甚众,若末将率五百轻骑贸然拦截,恐非但不能尽歼,反易陷入重围,遭其困兽反噬,得不偿失。”
“故末将权衡再三,未敢轻动,只能谨守本职,确保高陆无虞,缴获无损。然终究未能扩大战果,截杀溃敌,心中实感不安,故向陛下请罪。”
刘协听罢,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笑了起来:“公明啊公明,朕还以为你犯了什么大错!原来如此!快快请起!”
他起身走到徐晃面前,亲手将他扶起,语气中满是赞赏:
“为将者,统兵一方,自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若一味贪功冒进,不顾全局,那才是取败之道!你此番考量,老成持重,处处以大局为重,何罪之有?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保全缴获,护卫公卿,稳守后方,此皆是大功!”
徐晃见天子如此明察体谅,心中感动,但仍谦辞道:
“陛下隆恩,末将愧不敢当。此乃份内之事。”
“诶!”刘协摆摆手,打断他的谦辞,语气真诚,“有功就是有功,不必过谦。如今我军乍富,朕也没什么好东西赏你。”
“这样,就从此次缴获的李傕私藏中,取些金银帛布,赏赐你及你麾下将士。这些日子,大家都过得清苦,也算聊表心意。”
徐晃连忙再次行礼:“末将代麾下儿郎,谢陛下厚赏!然保境安民,乃武将本分,实不敢……”
“好了好了,知道你徐公明高风亮节,不重财物。”
刘协笑着拍拍他的臂甲,随即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推心置腹,“但这些表面功夫,该做还是要做,让将士们看得见实惠,才更有奔头。朕今日跟你交个底,眼下艰难,大家先苦一苦。“
“待日后收复长安,平定关中,朕绝不会亏待真正有功之臣!该有的封赏,该赐的食邑,一样都不会少!这话,朕今日只对你一人讲,你心中有数便好。”
这番近乎坦诚布公的话,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徐晃全身。
刘协看着徐晃,眼中闪过笑意,仿佛突然想起一件极有趣的事情。
“对了,公明,朕差点忘了件要紧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