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儿依言抬头,依旧保持着怯懦的神情:“民女沈婉,拜见太妃娘娘。”
“看着年纪不大。”姜太妃微微颔首,“罢了,既然昭南有心,你便试试吧。哀家这身子,唉……”
“民女定当尽力。”沈婉儿上前几步,在宫女的示意下,坐在床前的绣墩上,“请娘娘允民女为您请脉。”
姜太妃伸出瘦削的手腕。沈婉儿伸出三指,轻轻搭在太妃的腕脉上,屏息凝神。她的指尖感受到皮肤的微凉和脉搏的跳动,同时,一丝极其温和精纯的内力,如同最纤细的丝线,悄无声息地探入太妃的经脉之中。
这不只是为了诊脉,更是为了探查太妃体内是否残留有异常的能量,尤其是那种阴寒属性的内力痕迹。
脉象浮取无力,沉取细弱,时有结代,确是久病虚弱、心脉受损之兆。但沈婉儿敏锐地察觉到,在那虚弱的脉象之下,隐隐缠绕着一丝极其隐晦、若有若无的阴寒之气!这寒气并非弥漫全身,而是如同附骨之疽,盘踞在心脉与肺络交汇之处,不断侵蚀着生机,使得太妃的咳疾迁延不愈,身体日益虚弱。
这绝非寻常寒症!这阴寒之气的性质,虽然比“无面”心脉处的玄阴指力微弱、分散得多,但其本源那种深入骨髓的阴毒与死寂之意,却如出一辙!
沈婉儿心中剧震,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仔细探查。这阴寒之气似乎并非近期侵入,而是积年累月,慢慢渗透所致。下毒者手段极为高明,并非烈性剧毒,而是以一种近乎“温养”的方式,缓慢地损耗着太妃的生命本源,使其看起来如同自然病重,极难察觉。
她收回手,沉吟片刻,对姜太妃道:“娘娘凤体乃积年虚损,心脉肺络为寒邪所侵,缠绵不去。民女需再观娘娘气色、舌苔,并询问娘娘日常饮食起居,方能斟酌用药。”
姜太妃见她诊脉认真,言语也颇在理,点了点头,配合地让沈婉儿观察了她的面色(苍白中带着不正常的青灰)和舌苔(淡胖,苔白腻),并回答了一些关于饮食、睡眠、咳嗽时辰等问题。
沈婉儿一边询问,一边目光看似不经意地扫过内殿。殿内燃着安神的檀香,香气醇厚。桌案上放着半碗未曾动过的燕窝粥。角落的香炉造型古朴,似乎有些年头。伺候的宫女除了引她进来的大宫女,还有两个小宫女,皆屏息静气,低眉顺眼。
她注意到,其中一个站在角落、负责打理香炉的小宫女,在听到她问及太妃夜间咳嗽是否加重时,眼神似乎微微闪烁了一下,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那香炉,随即又迅速低下头去。
沈婉儿心中一动,记下了这个细节。
问诊完毕,沈婉儿起身道:“娘娘之疾,需内调外养,循序渐进。民女先为娘娘开一剂温养心脉、化解肺中寒痰的方子,暂且缓解咳疾,助娘娘安眠。待娘娘精神稍好,再行针砭之术,疏导经络,驱除深伏之寒邪。”
姜太妃似乎对她沉稳的态度生出几分信任,微微颔首:“有劳你了。”
沈婉儿开出药方,所用皆是常见温补、化痰、宁神的药材,只是君臣佐使的搭配颇为精妙,并特意嘱咐煎药的火候与服用时辰。大宫女接过药方,自是安排人去御药房取药煎制。
随后,沈婉儿又以需要了解太妃日常环境、避免冲犯为由,请求在慈宁宫内稍作走动观察。姜太妃允了,由那大宫女陪着。
沈婉儿看似随意地走着,目光却仔细扫过宫内的花草、摆设、甚至墙壁地面。她走到那香炉旁,假意欣赏其造型,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炉身和里面尚未完全燃尽的香灰。指尖传来一丝极淡的、与太妃体内同源的阴寒气息!虽然被浓郁的檀香气味掩盖,但瞒不过她这位医道高手的敏锐感知!
问题果然出在这香上!这檀香中,定然掺杂了某种极其隐秘的、能产生阴寒气息的异物,经年累月地熏染,才导致太妃沉疴难起!
她不动声色,又借故去了小厨房,查看了太妃日常的饮食残留,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在与水井边一个负责浣衣的、看起来有些憨傻的老宫女闲谈时,那老宫女絮絮叨叨地提到,前些日子曾看到“钱公公”半夜鬼鬼祟祟地在后院墙角边晃悠,好像埋了什么东西,但第二天她去瞧,又什么都没了。
“钱公公?”沈婉儿心中记下这个名字,面上却只是笑着安慰那老宫女定是看花了眼。
一番查探下来,沈婉儿心中已然有了几分计较。姜太妃并非简单病重,而是遭人长期以隐秘手段暗算!这手段与暗影卫脱不了干系!那个“钱公公”,还有香炉中的蹊跷,都是重要的线索。
她回到内殿,又安抚了姜太妃几句,承诺明日再来诊视,并会根据情况调整药方。太妃精神不济,说了会儿话便显疲态,沈婉儿便适时告退。
依旧是那名大宫女送她出慈宁宫。走到宫门附近一处相对僻静的回廊时,迎面走来一名穿着深蓝色太监服色、面白微胖、嘴角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笑意的中年太监。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太监,派头十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