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他们上中学的第一年,有那么一个星期天。
好不容易放假,小三在家寻思睡个懒觉,早晨也就没起来。他正在被窝里回笼觉,忽然感觉被窝里伸进一只手,冰凉冰凉的,吓了他一跳。
睁眼一看,虎子和后院的大成子正笑嘻嘻地盯着他。
三子没好气地说:“你俩败家玩意,大礼拜天的不好好在家睡觉,瞎折腾什么?你们不睡,我还睡呢!赶紧滚蛋,我得睡个回笼觉,滚滚滚!”
大成子有点口吃,结结巴巴地急着说:“三、三、三子,你听、听我说……我二叔说西南沟那、那蛤蟆坑……这几天蛤蟆可、可多了!咱去捞、捞点吧!”
小虎子看大成子说得费劲,直接接过话头:“最近西南边的蛤蟆坑那儿蛤蟆特别好抓。平时大人一天也就弄个三四斤,昨天大成他二叔他们三个人,每人捞了半桶回去,都养在水缸里,能吃好久呢!用油一炸,香得不行,我光想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小虎子还想继续形容,小三子却“蹭”地一下从被窝里窜了出来。见自己只穿着小裤衩,他慌忙套上外衣,从碗架子里摸出个馒头,就着一碟咸菜狼吞虎咽起来。
他一边吃,一边利索地安排起来:“大成子,你去借你二叔的绞骡子,再准备两个旧桶。小虎子,你赶紧去找二小,估计他也没起。另外问问小秋燕去不去。我吃完咱们就集合,马上出发!”
大人们都去干活了,也没人管他们。那两个一听,赶紧分头准备去了。小三子格外兴奋——那时候青蛙还不算保护动物,野外也有人捉。
小三子吃饱喝足,又揣了两个馒头,拎起家里的一个“魏德罗”——这是从俄语译过来的词,其实就是塑料桶——和几个小伙伴碰了头。
小秋燕一听也来了劲,吵着要跟去,说她不要蛤蟆,就是去玩,有蘑菇的话采点就行。
人齐之后,这帮野孩子就吵吵闹闹地奔向西南沟。西南沟听着不远,实际上差不多像到中学那么远,得有八里多地。
但出去玩和上学的心情截然不同,一路走走闹闹,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眼前是几个大水坑,他们年纪小,之前没来过,不确定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蛤蟆坑”。
虎子拿着绞骡子捞了半天——所谓“绞骡子”,就是一种带长柄的大网勺,专门用来捞小鱼小虾和蛤蟆——水坑挺深,却什么也没捞到。
大成子磕磕巴巴地开口:“别、别捞了,你、你看这、这儿都被、被人捞过了……边上全是淤泥,不、不可能有了。咱、咱往那边再、再找找吧!”
大家一看,确实像是被人捞过的痕迹,不可能有收获。五个人带了四个桶,要是空手回去,那也太丢人了。
于是大家决定再往西南方向走一段,一边走一边找没人去过的地方。
他们边走边捞,收获寥寥,只抓到几十只蛤蟆和十几条泥鳅,还不如小秋燕——她边走边采,已经弄了半筐蘑菇。
小秋燕还笑话他们:“你们几个都馋蒙了吧?还带四个桶?带四个碗你们都装不满!”
四个男孩听了又气又悔,不该带她来——不能帮忙干活拎东西,还说风凉话!他们纷纷用眼神埋怨小三,那意思很明显:都怪你,叫她来干嘛?真捞着了是不是还得给她分点?嘚啵嘚啵的,真烦人!
小三撇撇嘴,也没办法——谁让小秋燕就是他的克星呢。
一会儿就到了中午,依然没什么收获。小三把自己带的两个馒头分给大家,五个人各分到半块。
分完他自己就没得吃了,只好说:“你们吃吧,我不饿。”可看着那几人狼吞虎咽的样子,他忍不住悄悄咽了咽口水。
就在这时,小秋燕走过来,把自己那一半又掰了一小块给他,还偷偷塞给他一个鸡蛋。
小三赶紧把整个鸡蛋塞进嘴里,生怕被那几个家伙看见笑话。不料还没咽下去,就被小虎子瞥见满嘴的鸡蛋黄,顿时嚷嚷起来:“好哇!你小子给咱们吃干巴馒头,自己偷吃鸡蛋!太损了!”
又瞥见小秋燕也在吃鸡蛋,小秋燕忙说:“不关我事,三子给我的,我就吃了。”
这下可炸了锅,几个小子冲上来把小三按在草地上“收拾”了一顿。
闹了半天,大家都玩累了,瘫在草地上望着蓝天。小秋燕在一旁偷笑,小三恶狠狠地瞪着她,却又不能出卖她,只能白白挨顿“揍”。
可这情景,却是多年以后最怀念的——少年时期最美好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一个可爱又顽皮的你。如果可以,谁也不想长大;长大了,操心事太多,太累。
几个孩子疯够了,又朝西南方向出发。走了约摸一里地,大成子突然发现好几个连在一起的大水坑,看样子没人来过。
大家决定最后试一把,再没有就放弃回家。
这回小三率先拿起绞骡子,一下伸进水里,顺着坑边慢慢转了一圈,往起一抬——刚出水面,大家就欢呼起来:这一下子就捞了一斤多,好几十只蛤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东北那些灵异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