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清晨,李扬准时与余伟国在中影集团大楼外会合。
阳光透过高楼间的缝隙洒落,为这场重要的会谈增添了几分庄重感。
"李扬,这次多亏了你啊。"余伟国一边走一边说。
"不瞒你说,原本我们映艺是想独投的,但这个题材实在太敏感,没有中影这样的国字号背景,很难拿到拍摄许可证。"
李扬点点头:"我明白,中影在审批环节确实能起到关键作用。"
其实,这也是李扬为什么一定要找天使投资的原因。
他一个普通学生,根本没途径接触到更高层。
只能通过资本间接完成这个目的。
和韩三坪的那场会面,其实从打定要拍这部电影时,他就开始准备了。
这也是过程会这么顺利的一大原因。
"不仅如此,"余伟国接补充道。
"中影有自己的院线,在发行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排片率对一部电影的票房太重要了。"
他拍了拍李扬的肩膀,由衷赞叹:"不过最让我佩服的是,你第一次见韩总就能聊得那么深入。我之前可是磨了很久,这还是看在过去交情的份上。你小子真是有一套!"
李扬微微一笑,用一句轻松的粤语回应:"洒洒水啦(小意思啦)。"
余伟国先是一愣,随即会意地大笑起来。
这句玩笑话恰到好处地缓解了谈判前的紧张气氛。
两人来到韩三坪的办公室,简单的寒暄后,迅速切入正题。
韩三坪开门见山:"既然大家都有合作意向,那就谈谈具体的合作方案吧。中影可以参与投资,并负责主要发行工作,但我们需要相应的投资份额和分账比例。"
余伟国立即回应:"韩总,映艺作为项目的发现者和主要推动者,我们认为应该占据主要投资份额,建议70%以上。"
"余总,话不能这么说。"韩三坪不紧不慢地反驳,"中影在资金上虽然投入不多,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过审的保障和发行渠道。我认为中影应该占50%以上的份额。"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李扬静静地观察着,明白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双方对票房预期的巨大差异。
余伟国和韩三坪的判断基于2007年的市场现实。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以350万成本博得2350万票房,已经被视为奇迹。
对于《南京照相馆》这样的敏感题材,他们内心最高的期待也就在3000-5000万区间。
但李扬知道,原版的《南京照相馆》在后世取得了超过28亿的票房。
即便考虑到2007年的市场容量,当年全国总票房仅33亿,而2024年的全国总票房是425亿,比2007年整整十倍有多。
这是受观影人次和平均票价的影响。
所以,即便把后世《南京照相馆》的票房打个一折,28亿的一折也有2.8亿。
这个数字在2007年简直是天方夜谭 , 要知道,2006年的票房冠军《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才2.91亿。
一个学生导演作品。
一群新人。
500万的投资。
……
难道还想拿票房冠军不成?
很显然, 李扬就是冲这个去的。
"我有个提议。"李扬适时开口,打破了僵局。
"我可以放弃前期导演和主演的固定酬劳,将这些折算成'版权+主创人员'入股,参与票房分红。"
韩三坪和余伟国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这个提议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年轻人,你可想清楚了。"韩三坪提醒道,"这意味着如果票房不理想,你可能什么也拿不到。"
"我很清楚。"李扬语气坚定,"正因为我对这个项目有信心,才敢提出这样的方案。"
余伟国沉吟片刻:"李扬的勇气可嘉,但我们需要一个更具体的方案。"
"那就来个对赌协议吧。"李扬抛出了准备好的方案。
"设定一个票房保底门槛,比如3000万。低于这个数,我只要象征性补偿;超过这个数,我要享有高比例的超额收益分红。"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韩三坪和余伟国都在快速计算这个方案的利弊。
对他们来说,3000万是个相对安全的数字。
当然,即然李扬这么有信心,这个3000万的底线应该还能往上拉一拉。
韩三坪和余伟国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好像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如果票房不及预期,他们需要支付给李扬的很少,风险可控。
如果票房真能爆发,即使让出大部分超额利润,基于原始投资和发行投入,绝对收益依然可观。
"具体比例呢?"韩三坪敏锐地问。
"3000万以上部分,我要70%。"李扬毫不犹豫地说。
"这太高了!"余伟国下意识反驳。
“3000万的底线也太低了,再往上拉拉。”韩三坪也适时帮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