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在李扬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内里复杂难言的气氛。
贾长柯望着那扇还在微微颤动的木门,紧绷的肩膀终于松懈下来,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
说实话,他刚才确实怂了。
当话题转到"贩卖苦难"时,他本可以把张意谋那些大导演也拉下水——
那位可是拍《活着》起家的,要论"贩卖苦难",谁能比得过他?
但他终究没敢。
在座的都是人精,万一没按住李扬,反而得罪了那些真正有背景的大佬,他在这个圈子里的日子就难过了。
"幸好,幸好这小子自己找死。"贾长柯在心里冷笑。
科幻片?
中国科幻?
想到这里,贾长柯几乎要笑出声来。
他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慢悠悠地呷了一口。
这李扬怕是票房成功冲昏了头脑,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
国内不是没人尝试过科幻。
贾长柯记得几年前有个老导演,攒了半辈子的人情和资金,想拍一部硬科幻电影。
结果呢?
好莱坞的特效团队狮子大开口,最后做出来的效果还不如网游CG。
电影血本无归,老导演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那些打着科幻旗号的青春片,无非是借个科幻的壳子谈恋爱,本质上和普通的都市言情剧没什么两样。
不是大家不想拍真正的科幻,是条件不允许啊——
没钱,没技术,最重要的是,整个行业都没有真正懂这方面的导演。
这李扬不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吧。
“年轻人,真是被你懂完了!”
"年轻人,总是要撞了南墙才知道疼啊。"
贾长柯整理了一下衣领,心情愉悦地想。
他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安静地等待,等待李扬在这个他最不熟悉的领域摔得头破血流。
……
与此同时,李扬正走在回公司的路上。
寒风扑面,却让他更加清醒。
刚才在会议室里脱口而出的"科幻计划",并非一时冲动。
事实上,这个念头在他心中酝酿已久。
只是每每想起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坎坷之路,他就感到一阵心痛。
"腾花涛..陈番番..."
李扬喃喃念着这两个名字,眉头紧锁。
在他的记忆中,第一个真正让中国观众对科幻产生信心的,本该是《流浪地球》。
那部电影用扎实的硬核科幻设定和东方式的家国情怀,证明了中国也能拍出像样的科幻大片。
可就在观众期待续集的时候,腾花涛接下来搞了个《上海堡垒》,硬是把一个科幻片,拍成了不伦不类的偶像剧。
一扇刚刚打开的门,就这样被粗暴地关上了。
而更让李扬愤慨的,是陈番番和《三体》的故事。
那是2009年的一个春夜,北京一家高档餐厅的包间里,酒过三巡,气氛正酣。
三体的作者刘电工——
一个典型的工科男,戴着厚厚的眼镜,不善言辞,平时上班时间埋头摸鱼写小说,业余时间在机电研究所里搞技术。
此时正他正被陈番番灌得晕头转向。
"刘工,您这部《三体》,真是我们中国科幻的骄傲啊!"
陈番番搂着刘工的肩膀,满面红光,"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刘工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陈导过奖了,就是随便写写..."
"这怎么能是随便写写呢?"陈番番一拍桌子。
"这是要载入史册的作品!我跟您说,这部小说不拍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损失!是全人类的损失!"
一旁的制片人赶紧帮腔:"是啊刘工,陈导为了这个项目,推掉了多少戏。他是真心想把《三体》拍好。"
刘工被说得有些动容。
他写作纯粹是出于爱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被搬上大银幕。
"可是...电影改编..."刘工犹豫着,"我怕改编不好..."
"这个您放心!"陈番番拍着胸脯。
"我陈番番在圈里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对艺术的追求是认真的。
我一定会尊重原着,把《三体》的精髓完美呈现出来!"
说着,他使了个眼色,制片人立即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合同。
"刘工,这是版权转让的初步意向书,您看看。"陈番番把合同推到刘工面前。
"我知道您不是冲着钱去的,但这个数字,代表了我们对您心血的尊重。"
刘工瞥了一眼版权费的数字——十万。
在2009年,这对一个工薪阶层来说不是小数目。
他心动了。
"可是...具体怎么改编..."刘工还是有些不放心。
"细节我们可以慢慢商量。"陈番番端起酒杯,"来,为《三体》的未来,干杯!"
在酒精和奉承的双重作用下,刘工迷迷糊糊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哪里知道,这份合同里埋藏着无数陷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