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毛贼的事件,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在小小的荒村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先传开的是王铁柱一锤砸断贼人腿骨的事。那天清晨,赵寡妇去井边打水时拉住李婶,压低声音说:"你可不知道,王铁匠那晚抡起铁锤,一锤下去,贼人的腿骨就跟枯树枝似的,'咔嚓'一声就断了!"她边说边比划着,"那惨叫声,半个村都听见了。"
这话传到村东头张老汉耳中,已经变成了:"王铁柱一锤一个,三个毛贼的腿全给砸断了,血淋淋地拖了一地。"张老汉在自家院里劈柴,对儿子感慨:"平日里看铁柱憨厚老实,没想到动起手来这般狠辣。"
而关于林枫的传言就更神秘了。货郎刘三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说得绘声绘色:"那林书生就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眼神跟刀子似的。听说他会使妖法,手指一点,毛贼就动弹不得!"他神秘兮兮地补充,"要不你们想,那几个毛贼怎么连滚带爬地就跑了?"
这些传言在村民晚间围炉时被反复咀嚼、添油加醋。渐渐地,村民们在路上遇见王铁柱时,不再像往常那样随意打招呼,而是带着几分敬畏地让到路边,恭敬地喊声"王师傅"。就连村里最顽皮的孩童,经过铁匠铺时也不再喧哗打闹,而是蹑手蹑脚地快速通过。
连往常嚣张的税吏也收敛了许多。月初收税时,税吏老王带着两个差役来到铁匠铺,不再像以往那样大呼小叫,而是客气地敲了敲门:"王师傅在吗?该交这个月的税钱了。"当王铁柱拿出准备好的铜钱时,老王还破天荒地说了句:"不急不急,王师傅慢慢数。"
这些变化都被林枫看在眼里。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凶名有时比善名更有用。但他更清楚,这点微末的名声,在真正的强权面前不堪一击。能源的警报在他脑中日夜鸣响——电量:61%,他必须尽快找到方法给笔记本电脑充电。
他将目光投向了铁匠铺本身。既然暂时无法开源,那就节流,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他让王铁柱找来村里两个半大的、机灵又家境贫寒的少年,一个叫狗娃,一个叫石头,名义上是来铁匠铺当学徒,管饭,偶尔给点零碎铜板。
"王大哥,打铁的手艺,光靠我们两个不够。"林枫对王铁柱说,"得有人帮忙拉风箱、搬铁料、做杂活。而且,有些简单的活计,也可以慢慢教给他们。"
王铁柱有些犹豫:"林兄弟,这手艺...祖传的,轻易不外传啊。"
"时代不一样了。"林枫看着窗外荒凉的景象,"乱世将至,人多力量大。我们把核心的把控住,基础的活儿教给他们,既能帮我们省力,也能给他们一条活路。最重要的是,信得过的人,以后就是我们的根基。"
王铁柱似懂非懂,但他相信林枫的眼光。于是,狗娃和石头就成了铁匠铺的学徒。林枫并没有一开始就教他们高深的技术,而是让他们从最基础的辨识铁料、拉风箱、清理炉渣开始,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规矩和卫生习惯,比如饭前洗手,工具用完归位。
这两个少年能吃饱饭,还能学手艺,对林枫和王铁柱感激涕零,干活格外卖力。铁匠铺里多了些人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林枫则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稍微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关键的规划上。
他利用"知微"剩余的电量,开始有目的地查询一些关于明末北方地理、物产、特别是矿产资源的信息。他需要知道,除了这座铁匠铺,附近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东西。同时,他也让王铁柱在去集市时,更加留意打听各方面的消息——朝廷的动向、边关的战事、各地的灾情,甚至是奇闻异事。
这天傍晚,风雪越发急了,天色阴沉得如同夜晚。王铁柱从集市回来,脸色有些凝重。
"林兄弟,听说鞑子(后金)又在关外闹腾了,朝廷好像要加派辽饷,这税怕是又要重了。"他拍了拍身上的雪,"还有,集上来了不少生面孔,像是从更北边逃难过来的,说那边冻死了好多人,饿殍遍野..."
林枫默默地听着,将这些信息碎片拼凑起来。小冰河期的威力正在显现,后金的压力日益增大,大明王朝的根基正在动摇。这一切,都预示着更大的动荡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棚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一个虚弱的声音:"请问...王铁匠在吗?行行好,讨碗热水..."
王铁柱起身开门,只见风雪中立着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中年书生,带着一个约莫十来岁、同样瘦弱不堪的男孩。两人冻得嘴唇发紫,浑身瑟瑟发抖,几乎站立不稳。
"快进来!"王铁柱心善,连忙将两人让进屋里,舀了两碗热水给他们。
书生感激涕零,喝完热水,缓过气来才道:"多谢恩公!在下姓陈,名唤文渊,这是犬子...本是永平府人士,家中遭了兵灾,不得已南逃,欲去京城投亲,奈何盘缠用尽,流落至此..."说着,不禁潸然泪下。那孩子也紧紧依偎着父亲,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茫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带着DeepSeek闯大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带着DeepSeek闯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