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人说得对!” 其他寒门大臣纷纷附和,“陛下推行科举公平,实乃大雍之福!臣等恳请陛下尽快推行此策,以安民心!”
轩辕昭看着朝堂上的景象,眼底满是满意:“既然众卿无异议,那就按此方案推行,明年的科举,便按新制度执行!”
退朝后,轩辕昭特意留下张砚等几位寒门大臣,商议具体的执行细节 —— 选派监考官员、制定编号保密制度、安排殿试流程,每一项都讨论得细致入微,确保改革方案能顺利推行。
时间很快到了明年春天,新的科举制度如期实行。各地考生按规定匿名答卷,经过乡试、会试后,有三十名考生脱颖而出,进入殿试。殿试当天,轩辕昭亲自主持,出题 “论寒门与世家对朝堂的影响”,考生们各抒己见,不少寒门考生的答卷见解独到、论据充分,让轩辕昭赞不绝口。
阅卷环节,轩辕昭安排专人根据编号批改,确定名次后才核对姓名。结果公布时,三十名中榜考生中,有二十二名是寒门子弟,仅有八名是世家子弟,而且这八名世家子弟的答卷确实才华出众,无可挑剔。
中榜考生的答卷被公之于众后,天下百姓纷纷称赞科举公平,寒门子弟更是备受鼓舞,不少人表示要努力读书,通过科举为朝廷效力。世家子弟虽心有不甘,却也无话可说 —— 毕竟答卷公开,谁优谁劣一目了然,他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暗箱操作。
科举结束后,轩辕昭在朝堂上召见新科进士,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寒门子弟,心里满是欣慰。张砚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此次科举能选拔出这么多优秀的寒门人才,全靠陛下推行的新制度!尤其是‘匿名答卷’和‘殿试’,真是一举多得,彻底打破了世家对科举的操控!”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称赞皇帝英明。轩辕昭却笑着摇摇头,目光转向站在殿侧的林薇薇(因怀有身孕,她偶尔会陪同皇帝参加重要朝会),语气带着几分骄傲:“众卿谬赞了,此次科举改革的计策,并非朕的主意,而是朕的皇后提出的。若不是皇后建议增加殿试、实行匿名答卷,朕也想不到这么好的办法。这都是朕的皇后的功劳啊!”
大臣们闻言,纷纷看向林薇薇,眼底满是敬佩。一位老臣躬身说道:“皇后娘娘不仅贤良淑德,还如此有智慧,能为陛下出谋划策,辅佐陛下治理朝堂,真是我大雍的贤后!陛下能得皇后娘娘相助,实乃陛下之福,朝廷之福!”
“是啊!皇后娘娘的计策真是高明!” 其他大臣也纷纷称赞,“有陛下和皇后娘娘同心协力,咱们大雍定会越来越兴盛!”
林薇薇微微躬身,语气谦逊:“众卿过誉了。臣妾只是提出了一点小小的建议,真正推行改革、选拔人才,还是靠陛下和众卿的努力。臣妾相信,只要咱们君臣同心,寒门与世家各尽其才,咱们大雍的朝堂定会越来越稳固,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轩辕昭看着林薇薇从容得体的模样,眼底满是爱意与骄傲 —— 他的皇后,不仅能在后宫为他打理好家事,还能在前朝为他出谋划策,这样的 “贤内助”,是他此生最大的幸运。
朝会结束后,轩辕昭牵着林薇薇的手,慢慢走回中宫。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林薇薇靠在他身边,轻声说:“陛下,这次科举改革成功,以后寒门子弟就能有更多机会进入朝堂,世家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小,朝堂就能真正实现公平了。”
“是啊,这都是你的功劳。” 轩辕昭紧紧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温柔,“有你在身边,朕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有信心解决。以后,咱们还要一起为百姓做更多的事,一起将这大雍江山治理得更好。”
林薇薇点点头,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怀孕并不意味着只能待在后宫养胎,作为皇后,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为皇帝分忧,为朝堂出力。这场科举改革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她的智慧,更证明了 “帝后共同治理天下” 的默契与力量,让他们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而是有了更广阔的格局,有了更深厚的意义。
从此,朝堂上再没有人质疑皇后的能力,反而时常有人称赞 “皇后娘娘有勇有谋,是陛下的左膀右臂”。而林薇薇也继续在孕期为轩辕昭出谋划策,从改革赋税到兴修水利,每一项建议都贴合民生、利于朝堂,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贤后”,为大雍王朝的盛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喜欢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