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声音平和,引经据典:“……我们的先人认为,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皆有其‘气’。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物有物气。这‘气’,并非全然唯心之说,它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场、信息场,或者生命状态的综合外在表现。”
“譬如中医‘望诊’,观病人气色、形态、舌苔,其实便是观察其人体之‘气’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内在疾病。所谓‘望气’,并非玄而又玄的迷信,在古代,或许真有其法,乃是一种基于极度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经验,对自然万物和人体生命信息的一种高度综合的直觉判断……”
苏杨听得如痴如醉,心跳微微加速。老教授的话,仿佛一把钥匙,正在为他这莫名其妙的能力来源,提供一个古老而模糊的文化注脚。难道自己这双眼,就是古人所说的“望气”之能的某种极致体现?
下课后,内心激荡的苏杨鼓起勇气,追上正准备离开的吴教授。
“吴教授,您好。打扰您一下。”苏杨有些紧张地开口。
老教授停下脚步,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和蔼地看着这个面生的学生:“同学,有什么事吗?”
“老师,我刚才听您讲‘望气’,非常感兴趣。”苏杨斟酌着词语,尽量让自己听起来像是个好奇的学生,“我想请问您,按照古人的说法,真的有人能通过观察‘气’,就……就能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吗?这……这科学吗?”
吴教授闻言,仔细打量了一下苏杨,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睿智和宽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未必就不存在。‘望气’之说,源远流长,《左传》、《史记》等典籍中亦有零星记载,或许在遥远的古代,确实有那感知异常敏锐的能人异士,掌握了一些窥探天地人气运流转的法门。”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了些:“但是,同学,你要知道,这类法门即便存在,也必定极为罕见,且代价巨大。时至今日,世间所流传的,十之八九皆为欺世盗名的江湖骗术,不可轻信。”
老教授顿了顿,目光似乎变得格外深邃,他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声音不高,却像重锤般敲在苏杨心上:
“不过,小伙子,无论你对这些是好奇也好,另有际遇也罢,记住一句老话:‘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有些事情,看得太清楚、知道得太明白,未必是福气。有时候,难得糊涂,反而是一种更大的智慧和福分啊。”
说完,吴教授拍了拍苏杨的肩膀,不再多言,转身缓步离去。
苏杨僵在原地,心中剧震,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这句话,像是一句古老的谶语,又像是一声洪亮的警钟,在他脑海中疯狂回荡!
老教授那深邃的眼神,那意味深长的语气……他是不是看出了什么?还是仅仅出于对学术的严谨和对学生的爱护而发出的普遍告诫?
苏杨不得而知。
但他明白,这是对他最直接、也最深刻的警示。能力的增长带来的不应该是肆无忌惮的窥探和干预,而应该是更深的敬畏和更谨慎的使用。
窥探天机,或许真的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那枚温润的玉佩,那股温和的暖流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沉甸甸的重量。
能力的道路,似乎才刚刚开始,却已布满了无形的荆棘与迷雾。
喜欢我的气运之眼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的气运之眼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