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看见自己死亡的日期时,李世民心境平和,竟有心思去点评天幕上的葬礼规格是否用度太过,有些奢侈?
到了后面时,谈论至突厥族将领契苾何力,堂中的李世积脸色一喜。
灭国高句丽,这个功劳含金量足不足?
那可是让隋炀帝折戟三次,让大唐的天可汗都未能灭国的国家,让他李世积给端了。
这个功劳在身,陛下应该不会在想着他明哲保身的事儿了吧?
老夫的明哲保身,都是在为将来做铺垫啊!灭高句丽,舍我其谁!
望着李世积的喜意,贞观上将还是送上了自己的赞可:
“懋功有帅才啊!”
殿中同僚也紧接着恭喜夸赞,一阵互捧互吹后,李懋功就像喝多了一样晕乎乎的。
早年不怎么显山露水、打多了败仗的他,是真没想到自己也有这样的高光时刻。
甘露殿上的群臣对李世民驾崩时候的长安城万象是很惊讶的,要知道他们可是有不少人是在前朝出仕入将的,当年的圣人可汗在驾崩时都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壮观。
“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李世民还是对这俩人给予了肯定:
“胡汉一家,这两人不是什么胡人,是我大唐人啊!”
房玄龄眯着眼笑道:“陛下有生之年未竟之事,倒是让高宗皇帝做到了。”
李世民哼唧唧的,淡淡开口:“算那小子没给他爹丢脸。”
......
唐朝之前的古人们看到了这里,才终于明白被后世人一直夸赞的“天可汗”这个名号到底包含了多大的意义。
它不是帝王将相的青史自夸,不是一个朝代的虚伪自吹。
“天可汗”的意义从来不是简单的三个字可以言说。
它树立起的是唐朝无数百姓最直白的自信啊!
唐朝之后的人们完全没有那么多的怀疑心思,由衷的对唐太宗表示敬佩。
开什么玩笑,那可是天可汗啊!
要知道窦建德的水平放在任何朝代都会成事坐帝王,唯独到了隋末,他面对的是李世民......
昭陵六骏知道吧?
那是李世民的爱马!
全部战死在沙场冲锋上,鬼知道李世民身上有过多少伤,酷爱打猎的李世民也之后却再也没有打猎过。
一人打了半个天下,可不是说着玩的!
你要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李世民的私德?
因为其他地方是真找不到好挑刺的了,就这李世民还远超同行们不知多少身位。
至于说唐朝的人们这会儿在天幕里再次见到自家的太宗陛下时,忍不住库库地掉眼泪。
他们对太宗皇帝的崇拜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了。
自太宗之后,但凡李唐皇室出个贤明一点的皇帝,他们都觉得“有贞观之风”,可称“小太宗”!
南梁
田间耕作的老汉抬头仰望着天幕上那个几百年后的盛世大唐,伤感自己所处的这个乱世,眼含热泪道,“宁做太平犬啊!”
“爷爷,你为什么哭了?”老汉的小孙子在一旁天真的问道。
老汉哀叹道:“可怜我家孩儿,只能在这乱世里苟活,不得盛世皇帝相看啊!”
那老汉擦拭掉眼泪,摸着乖巧孙儿的头发,喃喃道:“孩子,若有来生就投胎去那天可汗的时代吧!”
......
天幕画面悠悠转换。
「贞观十八年,因诸子诸弟争位一事导致李世民情绪崩溃,在两仪殿遣散重臣欲拔剑自杀......」
“为什么!为什么啊!”
“为什么都要背叛朕啊!”
两仪殿里的李世民状若癫狂,情绪崩溃,他不能理解亲人为什么要背叛,心腹为什么要造反。
他不想学汉皇们刻薄寡恩,已经严令自己做到了极致,可为什么改不了现实呢?
“陛下!”门外闯进来的长孙无忌一声惊呼,趁着皇帝发愣的时机赶忙上前抓住握剑的手,身后跟随来的几位重臣也有样学样的上前抱住情绪失控的皇帝。
“晋王!传晋王伺候着!”
长孙无忌雷厉风行,一边按着暴躁的皇帝,一边赶紧对着门外大声喊人。
身形削瘦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的晋王李治接到传唤,快步到殿内直接跪下。
他来得时候太过匆忙,这会喘着气环顾殿内,搞明白了发生了什么后,立马镇定下来站起了身。
而此时趁长孙无忌安抚皇帝时,褚遂良一把抢过了李世民手中的长剑扔在了地上,往他处一踢。
“咣当!”
长剑不偏不倚的落在了李治的脚下,晋王顺势弯腰捡了起来,轻声道:
“父皇,我不放心您,我帮您拿着。”
被李世积和长孙无忌俩大汉抱着的皇帝闻声回头,只见晋王握剑于胸,垂手而立的模样,不免犯了怔:
“你是我的儿子?!”
“父皇,有舅舅在,不会有事的!”
“舅舅,刀鞘呢?”
刀鞘?众人低头在地上找到后递给了垂立着的李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