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只剩下中央空调低沉的呼吸声,以及我和猴子尚未完全平复的心跳。确认环境暂时安全后,那股急于梳理信息的焦灼感再次占据上风。我需要一个外脑,一个能跳出眼前迷雾、从另一个角度帮我审视这一切的人。
我拿起酒店客房那部厚重的有线电话,手指悬在按键上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使用自己手机。信任如同脆弱的琉璃,一旦出现裂痕,就必须加倍小心。
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起,叶晓洁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依旧清晰冷静:“天铭?” 这个时间点,接到我的电话,她显然知道绝非寻常。
“嗯。”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晓洁,长话短说,我这边情况有些复杂。”
我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抵达港市后的经历快速梳理了一遍:O记石英的“保护”、与三叔在弥敦道382号老唐楼内充满张力与试探的会面、三叔所陈述的被“软禁”状态、对陈律师和“丞相”的恐惧、以及他给出的那句隐晦的“小心影子”。当然,也包括我返回酒店后与O记女警杨玉格那场暗藏机锋的遭遇。
电话那头很安静,只有叶晓洁平稳的呼吸声,显示她在专注地倾听和思考。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最后说道,感觉喉咙有些发干,“现在有几个问题,像乱麻一样缠在一起,我需要你的逻辑帮我理一理。”
“你说。”叶晓洁的声音沉着,带着一种能让人安心的力量。
我开始逐一抛出盘旋在脑海中的疑团:
“第一,关于徐瑶。三叔口口声声说他和徐瑶被‘软禁’,行动不自由。但猴子查过港大的系统,根本没有徐瑶的入学记录。是三叔在利用女儿的处境博取同情对我撒谎,还是徐瑶的信息被人为地、彻底地从系统里抹掉了?如果是后者,对方的能力和意图就非常可怕了。” 这关乎三叔话语的可信度基础。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她可能在快速记录或查看什么。“信息抹除的可能性存在,尤其是涉及这种级别的势力。”叶晓洁分析道,“但操作难度极大,且风险很高,容易留下痕迹。更简单的做法是限制人身自由并切断对外联系,无需动学籍。徐三叔在此事上撒谎的动机……似乎不够充分,这更容易被戳穿。我更倾向于,他说的‘软禁’是物理层面的控制,而非身份抹杀。猴子查不到,或许是因为徐瑶根本就没能用真实身份注册,或者被安排在了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名目下。这点需要更深入的调查,不能单凭系统记录否定。”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的判断和我内心的倾向基本一致。“好,第二个问题。我父母留下的线索,‘弥敦道382号’我们已经找到了,见到了三叔。但还有‘老旧信筒’和‘密钥:徐瑶生日’未使用。这个‘信筒’有没有可能,就像三叔通过那个街边报刊亭传递消息一样,是父母和三叔之间另一个备用的、或许更安全的单向联系渠道?但如果是这样,三叔为什么在这次见面中只字未提?是忘了?是觉得没必要?还是……这个信筒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能让我知道的秘密?”
“……很有可能。”叶晓洁沉吟道,“按照你父母行事谨慎的风格,准备多个不同等级和用途的联系方式是合理的。徐三叔不提,可能性很多:一,如你所说,它涉及更核心的秘密,暂时不能让你触碰;二,这个渠道可能已经失效或被监控,失去了使用价值;三,他可能在等待你自己去发现,这是一种考验或者安全程序;四,他确实忘了,但在这种紧张状态下,可能性较低。我认为,这个‘信筒’很可能是下一个关键节点,甚至可能藏着比徐三叔口述更重要的东西。徐三叔不提,或许是一种保护。”
保护?还是另有所图?我将这个念头暂存。“第三,关于石英和陈律师。三叔身边的陈律师是‘丞相’的人,而我这边的O记石英又是陈律师的人。我去见三叔,如果是石英刻意安排的。那么这次会面,石英,或者说他背后的陈律师,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我临走时问三叔,下次见面是否还要通过石英,他非常坚决地说‘不可以’。这是否意味着,这次会面本身就在陈律师的默许甚至设计之中?目的就是为了让三叔这个‘饵’,来钓我这条鱼,看看我究竟知道多少,手里有什么牌?” 想到这里,我后背一阵发凉。
“这个可能性极高。”叶晓洁的语气变得凝重,“天铭,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和徐三叔的这次会面,大概率从一开始就是被监控的。对方可能在评估你的价值、威胁等级以及你掌握的信息。徐三叔警告你不能再通过石英,恰恰印证了石英这条线已经完全暴露且危险。这不是保护,这是投石问路。你和徐三叔的对话内容,现在可能已经摆在‘丞相’的桌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暗涌谜局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暗涌谜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