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大亮。
冬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靠山屯的积雪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
村口,老槐树下,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几乎全村的老弱妇孺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伸长了脖子,朝着村外那条唯一的山路焦急地眺望着。
从昨天半夜枪声响起,他们的心就一直悬在嗓子眼。每一声枪响,都像是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在他们的心上。
杨汝成的母亲拄着拐杖,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天爷保佑,祖宗保佑,一定要让汝成他们平平安安地回来……”
翠花紧紧地抱着小宝,站在婆婆身边,脸色煞白。小宝似乎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紧张,不哭不闹,只是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远方。
“来了!来了!我看见人了!”
人群中,一个眼尖的半大孩子突然尖叫起来。
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齐刷刷地朝着山路尽头望去。
只见山路的拐角处,出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他们走得很慢,很沉重,许多人身上都扛着东西。
“回来了!是汝成他们回来了!”
“赢了!肯定是打赢了!”
人群中爆发出抑制不住的欢呼声。妇人们喜极而泣,孩子们蹦蹦跳跳,老人们激动地抹着眼泪。
然而,随着队伍越走越近,人们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他们看清了。
走在最前面的杨汝成和张山,身上沾满了血迹和硝烟的黑灰,脸上是说不出的疲惫和凝重。
他们身后的人,有的扛着从未见过的“洋枪”,有的背着沉重的弹药箱,但更多的人,是两人一组,用简易的担架,抬着一具具用破衣服盖着的身体。还有几个人,一瘸一拐,被人搀扶着,身上的衣服被鲜血浸透。
欢呼声,戛然而止。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冻结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当家的!”
翠花再也忍不住,把小宝塞到婆婆怀里,哭喊着冲了出去,一把抱住了杨汝成。
“你没受伤吧?你吓死我了!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她一边哭,一边用手在杨汝成身上胡乱地摸索着,检查他有没有受伤。
杨汝成拍了拍她的后背,声音沙哑:“我没事。别哭了,让娘和孩子看着呢。”
杨母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浑浊的眼睛在儿子身上打量了半天,才松了口气:“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爹!”小宝从奶奶怀里挣脱下来,跑过来抱住了杨汝成的大腿。
杨汝成弯下腰,一把将儿子抱了起来。这个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汉子,此刻抱着自己的儿子,眼圈却红了。
“四叔!四叔!”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哭着从人群里挤了出来,一把抓住了赵四的胳膊,“俺家石头呢?你不是说带着石头去打兔子吗?他人呢?怎么没看见他?”
这妇人,正是赵家小石头的娘。
赵四的身体猛地一震,这个在战场上流血都不哼一声的汉子,此刻面对着自己的嫂子,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缓缓地回过头,指向了后面的一副担架。
妇人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当她看到担架上那双熟悉的、沾满了泥土的旧棉鞋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她踉跄着扑了过去,一把掀开了盖在上面的破衣服。
“啊——!石头!我的儿啊!”
一声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叫,划破了靠山屯清晨的宁静。妇人看着儿子那张已经失去血色、布满弹孔的年轻脸庞,两眼一翻,直接昏死了过去。
“嫂子!”
“快!快扶住她!”
周围的人七手八脚地把她扶住。
这声惨叫,像是一个信号。
“他爹!他爹!你醒醒啊!”李家老四的媳妇,也认出了担架上的丈夫,哭得瘫倒在地。
王木匠的老伴,看着自己二儿子的尸体,哭得捶胸顿足,上气不接下气。
胜利的喜悦,在这一刻荡然无存。整个村口,被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所淹没。那些没有失去亲人的家庭,也感同身受,跟着一起抹眼泪。
张山看着眼前的一幕,虎目含泪。他走到人群中间,用尽全身力气吼道:“都别哭了!都给老子听着!”
哭声,渐渐小了一些。所有人都红着眼睛看着他。
“他们,是咱们靠山屯的英雄!是他们用命,保住了咱们这个家!保住了咱们村里的老老少少!”
“他们死得值!死得光荣!咱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咱们要让他们走得风风光光!”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受伤的,还得治!死了的,还得安葬!小鬼子,随时可能再来!咱们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他看向杨汝成:“汝成,你拿个主意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汝成的身上。不知不觉中,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了整个村子的主心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日之绝地枪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抗日之绝地枪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