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的“丙区东侧灵植园灌溉渠系统初步设计图”在地上铺开,炭笔线条清晰,标注详细,主渠、支渠、坡度、加固节点一应俱全,甚至还画了简单的剖面图。那三个被派来帮忙的杂役弟子——李铁、王河、赵石,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哪见过这个?平时干活都是管事吆喝一声,埋头苦干就是了。
刘管事也凑过来看了几眼,他虽然看不懂那些标注,但图画的整齐,条理分明,心里那点疑虑又消了几分,嘴上却哼道:“花里胡哨!赶紧干活!三天,就三天!”
“刘管事放心!”孙建应了一声,立刻进入状态。
他先让李铁去找了些结实的藤蔓和木桩,自己则利用甘霖池和灵田的高差,用最原始的“水平仪”原理(其实就是一根软管灌满水,利用两端水面等高)拉起了基准线,确定了主渠的走向和坡度。
“李师兄,沿着这根线挖,深度一尺半,宽度两尺,注意底部要平顺,不能有陡坎!”孙建一边比划一边交代。李铁虽然觉得麻烦,但看孙建一副不容置疑的专家派头,还是老老实实照做了。
“王师兄,你的支渠从这里分支,坡度可以稍缓一些,但要保证水流能到达每一垄田……”
“赵师兄,我们去搬那些扁平的石块,用来加固转弯和接口处……”
孙建自己则拿着骨锥和黑色金属片,时不时地对渠底和边坡进行“精加工”,用微弱的【庚金气】修整不平整的地方,效率虽然不高,但关键部位处理得相当到位。小电驴也没闲着,用它那对晶莹的小角帮忙拱开一些小石块,或者在孙建需要工具时,屁颠屁颠地叼过来。
整个工地,在孙建这个“项目经理”的调度下,竟然显得有条不紊,效率颇高。刘管事原本抱着膀子在旁边监督,看着看着,眼神也从怀疑变成了惊异。这小子,指挥起人来一套一套的,干活也颇有章法,不像个普通散修啊!
第一天下来,主渠挖通了大半,几个关键支渠也初见雏形。
第二天,进行渠底平整、边坡加固和支渠贯通。孙建甚至利用一些废弃的竹筒,做了几个简单的“阀门”,可以控制流入不同支渠的水量。
到了第三天下午,整个简易灌溉系统已然成型!
孙建站在甘霖池边,深吸一口气,对刘管事道:“刘管事,可以试水了!”
刘管事也有些紧张,点了点头。
孙建让人搬开堵在引水口的石块,清澈的、蕴含微弱水灵气的池水,立刻顺着新挖的主渠汩汩流下!水流沿着预设的坡度欢快地前进,通过一个个支渠,精准地分流到每一垄青芽米田边的浅沟里!
成了!自流灌溉成功了!
原本需要五六个杂役弟子累死累活担水一整天才能勉强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打开水口,稍加引导,就能轻松覆盖!
李铁、王河、赵石三人看着那自动流到田边的水,都傻眼了,随即爆发出欢呼!他们再也不用担那该死的水了!
刘管事看着那顺畅的水流,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和狂喜的神色!他仿佛看到,因为灌溉效率提升,青芽米长势更好,产量增加,自己在宗门考评时被记上一功的美好前景!
“好!好小子!真有你的!”刘管事用力拍了拍孙建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
孙建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灌溉问题解决,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立刻显现出价值。孙建顺势又向刘管事提出了“精细化田间管理”的建议,比如根据青芽米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差异化施肥(他之前观察过宗门发放的肥料,成分单一,利用率低),组织人手集中除草、捉虫,甚至建议记录每块田的详细生长数据,以便总结经验,优化流程。
刘管事此刻对孙建已是言听计从,大手一挥,全部照准!灵植园丙区的工作面貌,在孙建这套“科学种植+项目管理”的组合拳下,焕然一新。
当然,孙建也没忘了自己的根本目的——修炼。
他凭借这份“突出贡献”,成功从刘管事那里获得了一部宗门发放给杂役弟子的基础修炼功法——《青木诀》前三层。这功法是青垣宗最基础的木属性功法,中正平和,适合打基础,但对灵根要求不高不低,恰恰让孙建的“五行伪灵根”十分尴尬。
尝试修炼《青木诀》的过程,果然困难重重。
功法要求引动天地灵气中的木属性灵气入体,按照特定路线运转周天。但孙建的灵根对任何属性的灵气吸引力都弱,而且因为五行俱全,引入体内的木灵气很快就会被其他属性的微弱灵气干扰、稀释,运转起来滞涩无比,效率比他自创的“打窝法”也强不了多少。
“果然,正统功法对‘硬件’要求太高。”孙建叹了口气,但并不气馁,“看来想靠按部就班修炼提升,短期内是没戏了。得另辟蹊径。”
他的目光,投向了宗门的“贡献点”体系。
在青垣宗,弟子可以通过完成宗门任务、上交资源等方式获得贡献点,贡献点可以兑换功法、丹药、法器、符箓等修炼资源。这简直就是宗门内部的硬通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修真界讲科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修真界讲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