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混沌工坊”为了“自适应符箓”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孙建与白芷兰合作的丹方优化项目,也在悄然进行。
他们选择的目标是宗门最基础、用量最大的丹药之一——回气丹。这种丹药用于快速恢复修士灵力,效果平和,但恢复速度较慢,且存在一定的丹毒残留(微量)。
孙建的观点是:回气丹的主药“聚灵草”和辅药“凝露花”、“地根藤”之间的药性融合并非最优,炼制过程中的火候控制也过于粗放,导致部分药力在炼制中散逸,未能完全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灵力,反而形成了丹毒杂质。
他的优化思路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传质传热原理”的类比:
1. 预处理优化:提出将“地根藤”用特定比例的木属性灵气浸润后再进行研磨,破坏其纤维结构,促进后续药力析出。(类比:原料预处理,增加反应活性)
2. 投料顺序与时机调整:建议在丹炉温度达到某个特定区间时,先投入“凝露花”提炼其精华,再投入预处理过的“地根藤”粉末,利用其析出的药力作为“媒介”,最后才投入主药“聚灵草”,以期形成更稳定的药力复合结构。(类比:控制反应物添加顺序和时机,优化反应路径)
3. 精准控温曲线:设计了一条非线性的升温、保温和降温曲线,取代原本简单粗暴的“大火融炼、文火凝丹”。要求在某个关键节点进行短暂降温,促使某些不稳定中间产物分解,再迅速升温完成最终融合。(类比:控制反应温度曲线,抑制副反应,促进主反应)
这些建议在白芷兰听来,简直闻所未闻,细致得令人发指!很多操作要求的精度,超出了普通炼丹师的神识控制范围。但她本着对孙建理论能力的信任,以及自身精湛的炼丹技艺,决定尝试一下。
丹鼎阁的一间僻静炼丹室内,白芷兰神情专注,按照孙建提供的优化方案,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操作。孙建则在一旁,利用其强大的神识和对灵气变化的敏锐感知,实时监测着丹炉内的能量波动和药性变化,并及时给出微调建议。
“白师姐,就是现在!温度降低三度,维持五息!”
“好!”
“地根藤粉末投入,加快搅拌频率!”
“凝露花精华开始与地根藤药力融合……能量波动趋于稳定……可以投入聚灵草了!”
“投入主药!”
整个炼丹过程,比标准流程复杂了数倍,对炼丹师的心神消耗极大。白芷兰光洁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手法依旧稳定,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步骤。
当最后一步降温凝丹完成,丹炉开启的瞬间,一股比以往更加精纯、更加清新的药香弥漫开来!只见炉底躺着九颗圆润饱满、色泽莹白、表面隐隐有灵光流转的回气丹!
成丹九颗!而且是上品品质!
标准流程下,一炉回气丹成丹通常七到八颗,中品居多,偶有上品。而这次优化试验,不仅成丹率达到了极限的九颗,而且全部是上品!丹药中蕴含的灵力更加精纯,那股微弱的丹毒气息也几乎察觉不到了!
“成功了!”白芷兰看着炉中的丹药,美眸中充满了惊喜和难以置信。她拿起一颗丹药仔细感知,确认其药效比标准回气丹提升了接近两成,而且更易吸收,副作用更小!
“孙师弟,你这优化方案……太惊人了!”白芷兰由衷赞叹,看向孙建的目光充满了钦佩。这不仅仅是运气,这是真正建立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技术革新!
孙建也松了口气,笑道:“是白师姐炼丹技艺高超,才能将理论付诸实践。” 他心中同样兴奋,这证明他的“科学方法论”在丹道领域同样适用!
两人正沉浸在试验成功的喜悦中,商讨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和验证这套优化流程时,炼丹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一袭淡青衣的柳芷晴,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清冷的目光扫过室内的两人,以及在丹炉中散发着莹莹宝光的九颗上品回气丹。
她的到来,让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一滞。
白芷兰连忙起身:“柳师姐。”
孙建也恭敬行礼:“柳师姐。”
柳芷晴没有回应,缓步走到丹炉前,伸出纤纤玉指,拈起一颗回气丹,放在鼻尖轻嗅,又用神识仔细探查了一番。
“上品回气丹,丹毒近乎于无,药力精纯充沛……品质极佳。”柳芷晴的声音依旧平淡,但熟悉她的人能听出,其中蕴含着一丝细微的波动。她转向白芷兰,“芷兰,你的炼丹术又精进了。”
白芷兰连忙摆手,脸上微红:“柳师姐过奖了。此次能炼出这等品质的回气丹,全赖孙师弟提供的优化方案。” 她将孙建提出的预处理、投料顺序和控温曲线等优化点,简要地说了一遍。
柳芷晴静静地听着,目光再次落到孙建身上,那清冷的眸子仿佛要将他看穿。
“优化方案?”她重复了一遍,语气听不出喜怒,“你对丹道也有研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修真界讲科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修真界讲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