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禾瘫坐在地上,后背全是冷汗,手里的药锄还在微微发烫。她喘了好一会儿气,才缓过劲来,连忙拿起竹篮——幸好刚才的打斗没碰掉篮子里的紫雾花,只是花瓣上沾了些泥土。她小心翼翼地把花上的泥土拂掉,又看了看那块刻着纹路的青石,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它挖了出来,塞进了布包里。
“爷爷或许认识这石头。”她心里想着,起身往谷外走。有了药锄的“庇护”,沿途的瘴气似乎温顺了许多,连刚才让她心悸的“活气”也变得柔和了。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她终于看到了谷口的光亮,心里一松,脚步也快了些。
刚走出迷雾谷,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林青禾忍不住眯起了眼睛。她低头看了看竹篮里的紫雾花,又摸了摸怀里的《百草引》和青石,心里像是揣了个滚烫的小石子,又紧张又期待——治好李家庄的病人后,她一定要好好看看那本《百草引》,说不定能学到更多识草的法子。
沿着青溪往回走,沿途的稻子还是绿油油的,可林青禾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了。她满脑子都是《百草引》里的图谱,想着那些能用来修炼的灵草,又想起爷爷说的“仙人”,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她能学会修仙者的法子,是不是就能采到更多灵草,治好更多人的病?是不是就能……保护爷爷?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压了下去——爷爷说过,仙人离凡人太远,还是守着凡草过日子最踏实。她摇了摇头,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开,加快脚步往李家庄走去。
走到李家庄村口时,远远就看到不少人围在村口,脸上满是焦急。李三郎也在其中,看到林青禾回来,他眼睛一亮,连忙跑了过来:“林丫头,你可算回来了!你爷爷刚才还在念叨你呢!”
“李三郎,病人怎么样了?”林青禾连忙问道。
“不太好,又倒了两个,林爷爷正用草药吊着他们的气呢。”李三郎说着,接过她手里的竹篮,“这就是紫雾花?太好了,有救了!”
林青禾跟着李三郎往村里走,村民们看到她手里的紫雾花,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情况。她一边应付着,一边快步往之前那户人家走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林伯山的咳嗽声。
“爷爷!”她推开门走进去,只见林伯山坐在炕边的凳子上,脸色有些苍白,手里还拿着一本药书。看到青禾回来,他连忙站起身,上下打量着她:“丫头,你没事吧?有没有遇到危险?”
“爷爷,我没事,你看,我采到紫雾花了。”林青禾把竹篮递过去,又扶着林伯山坐下,“您怎么咳嗽了?是不是累着了?”
“老毛病了,不碍事。”林伯山摆了摆手,目光落在竹篮里的紫雾花上,眼睛一亮,“好,好,这花采得好,根茎完整,药性没散!”他说着,从药箱里拿出捣药臼和捣药杵,“丫头,你去烧锅热水,再把药庐里的墨叶、甘草、金银花都拿来,咱们现在就炼药。”
“哎!”林青禾应声,转身往外走。她先去村里的灶房烧了热水,又快步往青溪镇的药庐赶——来回跑了两趟,才把需要的草药都拿来。等她回到屋里时,林伯山已经把紫雾花的花瓣摘了下来,正放在捣药臼里轻轻捣碎。
“丫头,过来帮忙。”林伯山招了招手,把捣药杵递给她,“把墨叶捣成汁,注意别洒了,这墨叶是关键,能中和紫雾花的寒气。”
林青禾接过捣药杵,按照爷爷教的法子,先把墨叶切成碎末,再放进捣药臼里,加了点温水,慢慢捣了起来。墨叶的汁液是深绿色的,带着一股苦涩的气味,可她捣得很认真——每一下都用着均匀的力道,像是在施展“捻叶催芽术”,指尖能清晰地感觉到墨叶的“活气”在汁液里流动。
捣好墨叶汁,林伯山把捣碎的紫雾花花瓣倒进去,又加入甘草和金银花的粉末,搅拌均匀后,倒入烧好的热水里。锅里的水很快就沸腾了,一股混合着清甜和苦涩的药香弥漫开来,原本浑浊的药液渐渐变得清澈,泛着淡淡的紫色光晕。
“好了,等药液凉到温乎,就能给病人喝了。”林伯山松了口气,靠在凳子上休息。青禾看着锅里的药液,心里满是期待——这是她第一次用灵草炼药,不知道能不能治好病人。
没过多久,药液凉了下来。林青禾端着药碗,走到炕边,小心翼翼地给那中年妇人喂药。妇人已经昏迷了,她只能用小银勺一点点把药液喂进她嘴里。一碗药喂完,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妇人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脖子上的黑纹也淡了些,呼吸也变得平稳了。
“有效!真的有效!”李三郎激动地喊道,村民们也都围了上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林青禾和林伯山相视一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又炼了十几碗清瘴散,分给李家庄的病人。到了第三天早上,所有病人的黑纹都消退了,能下床走路了,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药途踏仙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药途踏仙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