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武悄悄撕碎了袖中的征辟文书。他决定让这孩子自己选择将来的路。
还是在洛阳东市的铁匠铺前。
十五岁的阮籍第一次见到二十五岁的嵇康。
比阮籍年长十岁的嵇康正在锻铁,赤裸的上身汗水淋漓,每一锤落下,都迸溅出灿烂火星。奇怪的是,这般粗重的劳作,在他看来却如舞蹈般优美。
阮籍站在人群里,看了整整一个时辰。
嵇康忽然停锤,目光穿过围观的人群,直直落在阮籍身上:“那个白衣少年,你要看便近前来看。”
阮籍走上前去,并不说话,自顾自拉起风箱。他的动作生疏却坚定,火苗倏地蹿高。
“你懂锻铁?”嵇康问。
“不懂。”阮籍答得干脆,“但懂你在炼什么。”
“哦?”
“你在炼一种不会弯曲的脊梁。”
嵇康大笑,扔下铁锤,拉着阮籍就往酒肆走。那是他们的初遇,也是“竹林七贤”最早的缘起。
当晚,阮籍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嵇叔夜,方知世间真有目送飞鸿之人。”这句评价,后来被《世说新语》收录,成为千古知音的典范。
阮籍的叔父总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十五岁的阮籍站在尉氏最高的城楼上,远眺苏门山方向。时值深秋,落叶满城。
“你在看什么?”叔父问。
“看将来的竹林。”少年回答,“那里会有七棵不一样的竹子,在乱世的风雨里,活出自己的节操。”
叔父不解其意。只有阮籍自己知道,他已经在洛阳见过嵇康,在山阳见过向秀,在河内见过山涛……一条隐形的纽带正在形成。
暮色四合时,阮籍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笛,吹奏起即兴的曲调。笛声穿透暮霭,惊起群群归鸟。后来嵇康在《琴赋》中写“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说的就是这般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个少年还不知道,十年后,他将在司马昭的宴席上作出“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劝进表,也不知道他心爱的女儿将要嫁入皇家。此刻的他,只是用尽全身力气吹着竹笛,仿佛要把整个时代的悲欢都吹进这管小小的笛孔里。
城墙下,更夫敲着梆子走过,念叨着:“建安风骨,终成绝响……”
而少年的笛声愈发明亮,他要让这绝响,在即将到来的竹林中获得新生。
此时正值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斗争日趋激烈。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诛杀曹爽集团,天下名士减半。血腥的政治清洗,给少年阮籍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亲眼目睹许多世家大族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昨日还在高谈阔论的名士,今日已成刑场冤魂。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某日,阮籍对前来拜访的族兄阮武叹道。那时他不过十五六岁,眼中却已有了超乎年龄的洞察。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历史奇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