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哈拉和林的那天,全城百姓出迎三十里。看着这座正在兴建的都城,博尔术不禁感慨万千。都城内,来自中原的工匠在修建宫殿,波斯的技师在设计供水系统,畏兀儿的学者在编制历法,各族人和谐共处,共同建设着这座新兴的帝国首都。
成吉思汗特意在新建的万安宫内设宴,为博尔术等西征功臣庆功。宴席上,大汗亲自为博尔术斟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此次西征,博尔术将军年事已高,仍不辞劳苦,屡献奇策,保全生灵,安抚百姓。其功其德,当载入史册,永世流传。
博尔术举杯敬天:臣此生最大的荣幸,就是追随大汗,见证一个伟大帝国的诞生。愿长生天保佑蒙古,愿大汗的仁政传播四方。
是夜,博尔术独坐帐中,展开一幅巨大的地图。从东海之滨到里海之畔,从西伯利亚雪原到波斯湾暖水,这片广袤的土地如今都在蒙古的统治之下。他知道,自己参与开创的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更是一个融合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连接东西方的新秩序。
往后的岁月里,博尔术虽然年迈,却始终参与朝政。他建议设立驿站制度,完善了帝国的通讯系统;他主张推行宗教宽容政策,让各教派和平共处;他力主保护商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这些政策,都为蒙古帝国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1225年冬,博尔术病重的消息传来,成吉思汗亲自前往探望。躺在病榻上的老将军已然须发皆白,但目光依然清澈。
大汗,博尔术气息微弱,老臣恐怕不能再追随您了。
成吉思汗紧握老友的手:你放心,你开创的事业,朕一定会继续下去。你提出的治国方略,必将代代相传。
博尔术微微一笑,目光望向帐外。雪花纷飞中,他仿佛又看到了五十年前的那个少年,与铁木真在斡难河畔歃血为盟。从草原部落到世界帝国,他们共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臣这一生,无憾了......
博尔术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哀悼。成吉思汗下令以最高规格安葬这位开国元勋,并在他的墓前立碑,刻录其功绩。
后世史官在评价博尔术时写道:博尔术一生,从武将到政治家,其视野之开阔、谋虑之深远,实为蒙古帝国之瑰宝。西征之役,他力主保全文明、安抚百姓,为蒙古统治农耕地区开辟了新路。其仁政思想,影响后世颇深,实为安社稷、泽后人之典范。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正是有了博尔术这样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蒙古帝国才得以从单纯的军事征服,转向有效的文明治理。他的智慧,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游牧民族统治农耕文明的道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尾声:名将风范 千古流芳
博尔术的一生,是与成吉思汗及大蒙古国崛起紧密相连的一生。他并非冲锋陷阵最猛者,亦非开疆拓土最多者,但其地位始终崇高,被誉为”四杰”之首,根本在于其“忠”与“智”。
忠贞不贰:自十三岁结义,至生命终结,四十余年如一日,无论顺境逆境,始终是成吉思汗最可信赖的伙伴和臣子。合兰真沙陀之战的护主,是其忠诚的极致体现。
智勇双全:他不仅勇武过人(少年夺马即显勇毅),更兼具谋略。无论是战术上的诱敌埋伏,还是战略上的招抚安民、明赏罚定制度,都显示出他超越一般武将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人品厚重:他不居功,不争权,与同僚和睦,顾全大局,堪为臣子典范。其子嗣的贤能,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家风之淳正。
《元史》评价他:“博尔术志意沉雄,善战知兵,事太祖于潜邸,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不从。当时诸将称为威信最着者,博尔术、木华黎二人而已。” 他与木华黎,一为“车之辕”,定方向,稳根基;一为“国之柱”,拓疆土,镇四方,共同撑起了蒙古帝国的宏伟大厦。
博尔术的传奇,是蒙古帝国开创史诗中不可或缺的华彩篇章,其名将风范,足以千古流芳。
《历史奇人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历史奇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