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7 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洛阳城迎来了一个久违的大晴天。城外的枪炮声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与祥和。街道上,平日里懒散的警察们在额外发放的奖金激励下,竟然罕见地认真履行起职责来。
他们身着整齐的制服穿梭于大街小巷,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巡逻的频率明显增加,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让原本有些混乱的城市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潜伏在城里的鬼子情报系统感受到了这股紧张的气氛,突然间变得沉寂无声。那些平日里鬼鬼祟祟的特务们都销声匿迹了,不再像往常一样四处活动,刺探情报。
这样一来,洛阳城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显着的改善。街头巷尾的人们不再提心吊胆,胆战心惊的商家们也纷纷重新开张营业,城市的生活恢复了一些生机。
随着鬼子冒进的部队被赶过洛河后,中日双方的战线一时间寂静下来,双方现在都没有力量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趁着战场现在还算安静,蒋鼎文开始调兵遣将重新构建洛河防线。
许粟的第一军坚守洛阳,阻击鬼子主力,掩护第一战区从前线溃退下来的部队在渑池重新集结。
刘勘兵团的第9军和暂编第4军以新安为大后方,依托磁涧沿着洛河展开,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严密地掩护着洛阳的侧翼阵地。
这两支军队原本是从龙门街撤下来的,却不幸遭遇了战车第三师团的猛烈攻击,防线被硬生生地打穿。这场恶战让刘勘兵团遭受了严重的兵力损失,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留在洛阳周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里不仅有相对安全的后方,还能得到许粟的支援。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勘兵团将与许粟的部队紧密合作,利用洛阳周围的有利地形,逐步恢复元气,重新振作起来。
孙蔚如指挥第4集团军在韩城和磁涧间展开,掩护刘勘的左翼,并监视洛河对面宜阳城里的鬼子。
第4集团军是蒋鼎文手里,唯一一个下辖两个军的集团军,兵力多当然要担当起主要防线。
李家钰指挥第36集团军防守韩城,这个集团军下辖只有一个47军,但部队是川军改编,战斗力较强。
蒋鼎文让他们防守韩城,是为了预防洛宁的汤恩伯部队再次跑路。
万一汤恩伯跑了,韩城就成了洛河河谷中的关键节点,要有强力部队镇守。
高殊勋指挥第39集团军返回渑池监视黄河以北的鬼子,维持陇海线上的秩序。
第39集团军下辖一个新编第八军,一个河北民军的师。在配合许粟进行渑池伏击战的时候,河北民军的这个师已经伤亡惨重。
渑池战报中伤亡的六千三百七十五人中,一半在河北民军这个师中。
后续反击鬼子过河大队的作战中,新编第八军又作为第一线部队投入战斗,又损失了不少部队。
现在,第39集团军其实只能凑齐两个团的兵力了。他们能够做的,也只有在铁路线上打击一些捣乱的鬼子特务了。
千万不要被许粟打鬼子时的轻松自如所迷惑,以为鬼子现在已经不堪一击。事实上,许粟之所以能够在渑池短短三天内就将鬼子的一个师团打得落花流水,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系统作为后盾,并且他自身具备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
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建设,许粟成功地将第一军的队伍发展壮大起来。
他不仅注重士兵们的训练和装备更新,还积极培养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团队协作能力。正是这样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才使得许粟在战场上如鱼得水,勇猛突进,让鬼子们望风披靡。
蒋鼎文虽然相比汤恩伯已经算是名将了。
但是他可拿不出来系统给许粟配送的物资,丧失了革命理想信念的他也不能像许粟那样天天下基层,熬夜工作到半夜两点。
没有这些条件,又被汤恩伯抢走了武器和兵员,蒋鼎文麾下的部队基本都是些国军二流部队。
对付一个鬼子大队,蒋鼎文紧急调动了两个军,还是在许粟部队炮火的掩护下,才打退了鬼子的进攻。
幸好渑池以北的鬼子被许粟已经吓破了胆,又被八路军死死缠住,根本不会南下。否则就靠现在第39集团军,第一战区的后路怕是立刻就会被截断。
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与许粟紧密协作,共同肩负起守卫洛阳的重任。其中,第14集团军下辖的第15军目前正驻扎于洛阳城内,直接受许粟的指挥调度。这意味着刘茂恩所能直接指挥的兵力,仅限于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以及在孟津负责河防的一个步兵团。
尽管如此,刘茂恩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这里靠近洛阳,他能够获得邙山炮台强大的炮火支援。这无疑为他坚守阵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守住阵地并非难事。
蒋鼎文亲自掌握着战区预备队第14军驻扎在新安,随时准备增援四方防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