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年 7 月的庐江,暑气裹挟着巢湖的水汽漫过舒县城墙,却没冲散城内的生机 —— 工坊的打铁声、水寨的操练声、街头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连城门口巡逻的兵士,站姿都比寻常官军挺拔几分。辰时刚过,城南官道上驶来三匹骏马,为首的少年不过十二三岁,身着银亮轻甲,腰悬短剑,坐姿挺拔如松,眉宇间带着股未经世事却又不甘示弱的锐气,正是长沙太守孙坚长子孙策。身后跟着个三十四五岁的壮汉,褐色铠甲上留着几处浅疤,手握铁鞭,面容沉稳,正是孙坚麾下心腹将领黄盖,字公覆;另有一名随从,背着鼓鼓的行囊,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
“前面便是舒县了。” 黄盖勒住马,目光落在城门口 “舒县” 的匾额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颍川讨黄巾,我与仲康一别已有三载,没想到他竟把庐江治理得这般规整。”
孙策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见城门口的兵士不仅不刁难往来百姓,还帮着老弱提行李,忍不住问:“公覆叔,这许都尉,真像父亲说的那般厉害?十三岁就敢冲黄巾阵?”
“何止是厉害。” 黄盖刚要细说,就见城门内快步走出一行人 —— 许褚身着青色劲装,身后跟着周仓(手持着一柄乌黑长刀)、糜芳,还有个手持长刀的中年将领,正是蔡阳。黄盖眼睛一亮,翻身下马迎上去:“许小将军!别来无恙?”
许褚快步上前,双手扶住黄盖的胳膊,语气恭敬:“公覆将军,多年不见,您风采依旧。当年颍川一别,我还常想起和您一起冲阵的情形。” 他转头看向蔡阳,笑着介绍,“蔡叔,这位便是长沙的黄公覆将军,当年咱们共讨黄巾,也算老相识了。”
蔡阳连忙上前见礼:“公覆将军,当年颍川战场上,您一杆铁鞭杀退黄巾,阳至今记得。”
“德明(蔡阳表字)将军客气了。” 黄盖握着蔡阳的手,又侧身让过孙策,“许都尉,这位便是文台将军长子,孙策,字伯符。文台将军特意提前为他办了及冠礼,让他来庐江跟你多学学。”
许褚看向孙策,目光温和却不失郑重:“文台将军长子,果然气度不凡。早听文台将军提起,伯符年少便习武艺,今日得见,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孙策翻身下马,双手抱拳,语气利落,没有半分少年人的怯懦:“仲康兄,久闻你平黄巾、剿水匪的事迹,今日特来拜访,还望不吝赐教。”
“伯符不必多礼。” 许褚笑着摆手,“你我虽差几岁,却也算同龄人,往后互称表字即可,不用见外。走,咱们府中说话,周仓,你率领陌刀营先送到演武场,莫要惊了客人。”
众人这才注意到周仓手中捧着的长刀 —— 通体乌黑,丈一长度,刀身泛着沉郁的光,正是许褚的三尖两刃刀。一众陌刀营将士皆是身高八尺的大汉。
孙策目光落在刀身上,眼中满是好奇,却也知礼数,没贸然发问。
一行人往都尉府走,沿途百姓见了许褚,纷纷笑着问好,有的还递来刚蒸好的馒头。许褚笑着接过,分给孙策和黄盖:“这是今年庐江的新面食白面馒头,百姓们都喜欢。”
孙策咬了一口,清甜的口感让他眼前一亮:“这馒头竟这般好吃?在长沙,我还没吃过。”
“往后庐江的粮道通了,定给文台将军送些面粉。” 许褚说着,引着他们进了府中议事厅,又让人喊来周瑜 —— 周瑜与孙策同岁,刚得表字 “公瑾”,身着青色深衣,气质儒雅,见到孙策,拱手道:“庐江周瑜,字公瑾,见过伯符兄。”
“公瑾兄客气了。” 孙策回礼,目光却忍不住飘向窗外 —— 周仓正捧着三尖两刃刀往演武场走,那刀身的乌黑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许褚见他好奇,便笑道:“伯符是想看那柄刀?正好演武场今日没操练,咱们去看看,顺便切磋一下武艺,如何?”
孙策眼睛一亮,连忙应道:“好!我正想向仲康兄请教!”
演武场上,周仓已将三尖两刃刀立在一旁,刀身插入泥土半寸,稳稳当当。许褚让人取来孙策的长枪 —— 那是孙坚给的精铁枪,枪头虽锋利,却比寻常长枪轻些,适合少年使用。蔡阳和黄盖站在一旁观战,周瑜则在廊下静静看着。
“伯符,我让你三招,你尽管出招。” 许褚说着,摆出防御姿势。
孙策也不客气,大喝一声,持枪直冲上前,枪尖直取许褚胸口。许褚脚步微挪,侧身避开,还故意露了个破绽;孙策立刻变招,长枪横扫,攻向许褚下盘,许褚则用脚轻轻一勾,化解了攻势。两人缠斗起来,孙策的枪法灵动,带着股不服输的劲,每一招都想抢占先机;许褚则稳如泰山,只用五成力,偶尔还会提点:“伯符,枪扎出去要稳,别光图快,下盘再沉些,不然久战易疲。”
五十回合后,孙策额头见汗,呼吸也粗了,却仍不肯停;又打了五十回合,孙策的手臂开始发酸,长枪都有些握不住,才喘着气收招:“我输了…… 仲康兄,你根本没尽全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