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大山。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您好!“访风景于崇阿”这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出自唐代天才诗人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要理解它背后的故事,我们需要将它放回原文的壮阔语境中。
让我们先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经典段落:
原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翻译:
时间正在九月,季节属于深秋。地面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见底,山峦间暮霭笼罩,在夕阳下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瞻仰访求风景。 来到昔日滕王建阁的长洲上,见到了他当年居住的楼阁。层叠的山峦耸起一片苍翠,直冲云霄;凌空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阁道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
其中蕴含的“小故事”与深层解读
这句“访风景于崇阿”远不止是字面上的“去山里看风景”,它背后隐藏着一次改变命运的宴会、一个青年才俊的自我推介,和一段即兴挥就的千古传奇。
1. 背景故事:一场“精心设计”的宴会
《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都督的私心: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计划在宴会上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在众人面前一鸣惊人,彰显才华。
假意邀才:宴会上,阎公假意邀请在座宾客为盛会作序。知情的人们都谦逊推辞,唯独坐在末席的年轻客人王勃——一个路过此地、时运不济的才子——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
都督的恼怒:阎公十分不悦,拂袖离席,派人随时通报王勃写了什么。当听到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他认为不过是老生常谈。但随着报幕人一次次传来后续的句子,阎公的脸色从不满变为惊讶,最终化为叹服。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来时,他由衷惊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2. “访风景于崇阿”在故事中的角色
在这篇即兴创作的序文中,“访风景于崇阿”一句扮演了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
空间的转换:它标志着文章视线从对时间(三秋)、水景(寒潭)的宏观描写,转向了对山峦(崇阿)和建筑(滕王阁)的具体聚焦。它是引导读者目光的“导游词”。
行动的象征:这个“访”字,绝不仅仅是游览。它更象征着一种主动的探寻、求索。王勃此行,正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机遇和风景。他“访”的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滕王阁这场汇聚名流的盛会,是一个可以让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心境的投射:一个胸怀大志却暂时失意的青年,将心中的豪情与对前途的探索,都投射在了这次“访风景”的行动中。高山(崇阿)象征着崇高的理想和艰难的仕途,而他正勇敢地前往探访。
3. 背后的完整叙事线
我们可以这样勾勒王勃在此刻的“小故事”:
一位才华横溢但漂泊无依的年轻诗人(王勃),命运般地踏入了一个为他人的陪衬而准备的舞台(滕王阁宴会)。当机会来临时,他抓住了它。在众人的质疑中,他提笔写下:“我驾着车,行走在高远的道路上,为探寻那壮丽的风景而来到这崇山峻岭之中。”(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这句话,既是他当下行动的实写,更是他整个人生姿态的宣言——他始终在路上,主动去追寻生命中的“崇高风景”。随后,他果然让我们看到了他寻访到的、无与伦比的风景:滕王阁的壮丽、秋日的辽阔,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宇宙之思与人生之叹。
总结与升华
个人宣言:“访风景于崇阿”是王勃在文章中的一次“登场亮相”,含蓄而风雅地宣告了自己的到来和追求。
千古绝唱的序曲:这句诗是整篇《滕王阁序》这幅辉煌画卷的“起笔之处”,正是从这里开始,王勃带领我们一步步登临滕王阁,见识了那流传千古的“落霞孤鹜”之景。
精神的象征:它超越了具体事件,成为一种积极入世、主动追求理想的精神象征。后世无数文人学子,都从这句话中汲取到一种不断探寻、勇攀高峰的力量。
因此,这句看似平常的写景叙事,实则是一代天才在历史性登场时,为自己奏响的第一个有力音符,其背后是那个下午在滕王阁上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文坛传奇。
下面欣赏王勃《滕王阁序》的全文。这篇文章的正式名称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才华的挥洒之一,据传是王勃即席创作,文中充满了华美的辞藻、壮阔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滕王阁序》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