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陆野就利落地起床了。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生物钟精准得像上了发条。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厨房传来极轻微的、刻意放低的声响,还有一股小米粥熬煮的淡淡香气。
他穿好军装,走到厨房门口。秦念正背对着他,用小勺轻轻搅动着锅里咕嘟冒泡的金黄色米粥,灶台上还放着两个剥好的水煮蛋。晨光透过小窗,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轮廓光。
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脸上带着刚起床不久的慵懒,却眼神清亮:“醒了?粥马上好,吃了再走?”
“嗯。”陆野应了一声,目光在她系着围裙的纤细腰身上停留了一瞬,很快移开,“简单吃点就行。”
两人安静地吃完早餐。期间没什么交流,却有种奇异的和谐感,不像以前要么冷战要么争吵,反而像相处多年的老友,沉默也不尴尬。
吃完饭,陆野主动收拾了碗筷,动作干脆利落。
“我回团里了。”他拿起放在椅背上的军帽,戴正。
“好。”秦念点头,送他到院门口。
陆野大步流星地走出小院,背影挺拔如松,很快消失在清晨薄雾未散的家属院小路上。
回到熟悉的营区,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新修剪草地的混合气息。
口号声、训练声、汽车引擎声,各种充满力量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瞬间将陆野从家庭那种略带温情的氛围中抽离,重新投入纯粹的军人角色。
“营长!早!”
“营长回来了!”
沿途遇到的士兵和军官纷纷立正敬礼,眼神里带着对这位年轻却能力出众、要求严格的营长的敬畏。
陆野一一回礼,脚步未停,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刚推开办公室的门,一个人影就窜了起来,带着爽朗的笑声:
“野哥!你可算回来了!咋样?京都之行顺利不?没被老爷子训话吧?”
正是副营长,也是好兄弟,赵小亮。赵小亮长得浓眉大眼,性格开朗,是赵小梅的亲哥哥,跟陆野是过命的交情,私下里说话很随意。
陆野脱下军帽挂在衣帽钩上,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缓和了些:“还行。老爷子身体硬朗,没空训我。”
“那就好!我就说嘛!”赵小亮凑近了些,挤挤眼,压低声音,“那……嫂子呢?在婆家没受委屈吧?我妹前两天还念叨,说担心嫂子回去不适应。”
陆野动作顿了一下,想起秦念在陆家从容应对、甚至隐隐成为焦点的样子,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她挺好。”
岂止是挺好,简直是如鱼得水。
赵小亮看他这反应,心里就有数了,嘿嘿一笑:“那就成!看来这次回去,关系缓和不少啊?好事儿!”他是知道陆野和家里,特别是和秦念之前那点事的。
陆野没接这话茬,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拿起桌上积压的文件快速浏览起来,进入了工作状态。
赵小亮也收敛了玩笑神色,开始例行汇报这几天营里的主要情况和训练进度。
处理完积压事务,安排了上午的训练任务,办公室里暂时只剩下陆野一人。
他却没有立刻起身去训练场,而是从抽屉最深处拿出一个崭新的牛皮纸信封和几张信纸。
他沉思了片刻,然后拿起钢笔,拧开笔帽,开始在信纸上书写。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
他写的不是家书,而是一份极其谨慎的、关于单兵装备和小队战术通信的建设性意见报告。
报告里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而很多思考的源头,都指向同一个人——秦念。
他想起了火车上,她敏锐洞察人贩子破绽时那种冷静到极点的分析力;
想起了她改良的煤炉,那种对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的极致追求;
想起了她设计制作的那些更耐磨舒适的训练手套;
甚至想起了她偶尔闲聊时,随口提过的“要是通讯能再灵便点就好了”、“水壶磕碰声音太响”之类看似无心的“奇思妙想”。
这些点滴汇聚在一起,在他这位一线指挥官的脑子里碰撞、发酵,结合他亲身经历的实战和训练中遇到的诸多不便与需求,逐渐形成了清晰、具体的改进思路。
他从未想过,那个曾经被他视为与自己世界格格不入的妻子,竟能以这种方式,触及他职业的核心。
她的那些特质——敏锐、创新、务实——原来并非与他所在的铁血世界背道而驰,反而可能成为某种意想不到的助力。
他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现有制式手套在长期战术动作操练和野外环境下易磨损、减震隔热不足的问题,并附上了秦念那种“改良版”手套的简易图样和材料建议;
提到了军用水壶在急行军和战术动作时哐当作响容易暴露目标,以及容量与便携性的矛盾,建议研发更轻便、隔热、且具备一定隐蔽放置特性的水具;
分析了当前单兵急救包通常固定放置在某一位置-如腰带后侧,在士兵负伤特别是特定体位负伤后难以快速取用的困境,提出模块化、多点位固定或快取设计的可能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