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古朴窗棂,洒落在摆满蜀锦研究资料的桌上。林夕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蜀锦残片,眼中满是深情与专注。羊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林夕,嘴角泛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林夕抬起头,目光熠熠生辉,宛如在讲述一段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哥,蜀锦,这颗绽放在古蜀大地的璀璨明珠,因其诞生于古蜀之地而得名。在我国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之中,它稳坐首位,更是世界提花织锦的先驱者之一。悠悠两千余载的可考历史,赋予了它‘东方瑰宝’的无上赞誉。”
羊羽微微颔首,接过话茬:“的确如此,小夕。古蜀国素有‘蚕丛之国’的美誉,早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那栩栩如生的蚕纹,以及粘贴其上的丝丝织物,便是古蜀丝绸文化萌芽的明证。”
林夕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西周时,蜀锦已凭借其卓越品质,成为进献中原王朝的尊贵贡品。战国时期,锦城商业街船棺葬出土的织锦残片,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能让我们窥见当时已然高超的织锦技艺。”
“秦汉之际,蜀锦更是声名远扬,不仅深受朝廷青睐,成为贡品中的常客。张骞出使西域后,它顺着‘南方丝绸之路’,如灵动的使者,远销至印度、波斯等遥远国度。”羊羽补充道,眼神中满是对蜀锦辉煌过往的赞叹。
“没错,那时锦城因蜀锦的兴盛,被赋予了‘锦官城’的美称,蜀锦自此步入鼎盛时期。三国时,诸葛亮独具慧眼,设立‘锦官’,大力扶持蜀锦生产。蜀锦不仅为蜀汉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更有‘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至高评价,成为支撑蜀汉政权的重要经济支柱。”林夕说道,语气中透着对这段历史的崇敬。
“到了唐代,蜀锦技艺更是登峰造极。其纹样之华丽,色彩之绚烂,令人叹为观止,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日本、西亚,成为‘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的明星商品。”林夕一边说着,一边展开一幅描绘唐代蜀锦的画卷,仿佛要将那千年的繁华重现眼前。
羊羽点头赞同:“确实,唐代蜀锦可谓集大成者。而宋代,成都的‘锦院’规模宏大,彰显着蜀锦的辉煌依旧。蜀锦更是凭借其精湛工艺,成为皇家御用贡品,尽显尊贵与奢华。”
“然而,明清时期,虽蜀锦仍为宫廷所钟爱,但其发展却因战乱的纷扰而受到阻碍,规模有所缩减。但即便如此,蜀锦的魅力依旧不减。”林夕微微叹息,为蜀锦在历史长河中的波折而感慨。
“值得庆幸的是,2006 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古老的技艺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在锦城的一些角落,那些为数不多的传统作坊,依旧坚守着古法织锦,宛如守护着历史的火种。”羊羽的话语中,满是对传统技艺传承者的敬意。
“蜀锦之所以能拥有这般独特魅力,其选材和织造工艺功不可没。它采用优质桑蚕丝为原料,部分高档锦缎更是加入金线、银线,使其尽显华贵。传统木机手工织造,尤其是那‘花楼织机’,需两人默契配合,一人精心拉花,一人精准投梭,通过经纬线的巧妙交织,方能呈现出立体感十足、精美绝伦的复杂图案。纹样更是丰富多样,龙凤、麒麟、花鸟、云纹、几何图案等应有尽有,每一种纹样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寓意。”林夕详细地介绍着蜀锦的工艺,仿佛在揭开蜀锦神秘的面纱。
羊羽拿起一本关于蜀锦研究的古籍,翻至记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那一页,说道:“小夕,你看这经典纹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乃是汉代蜀锦中的稀世珍宝。1995 年,它在新疆尼雅遗址惊艳现世,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林夕凑近,仔细端详着书页上的图案,说道:“这织锦图案巧妙融合了云气纹、朱雀、白虎、独角兽与羽人,充满奇幻色彩。而那完整的织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字采用秦汉篆书变体,每平方厘米经线 220 根,纬线 48 根,如此精细的纺织工艺,实在令人惊叹。”
“这件文物不仅仅是汉代高超纺织技术的实证,更是古代‘天人感应’思想、边疆治理政策以及中西文明交流的多维见证。虽说铭文与现代国名巧合,但实则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天文观测、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有机会,我们定要去新疆亲眼目睹这一绝世珍宝。”羊羽眼中满是向往。
“哥,你说得对。蜀锦所承载的,远不止是精美的织物本身,更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古代史。它见证了古蜀与中原的紧密联系,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交融。”林夕感慨地说道。
“哥,你还记得我们从雅拉雪山带回来的那两匹西周龙凤纹蜀锦吗?它们宽度 60 厘米,每匹长达 12 米,合共 72 尺,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且长度惊人的蜀锦。”林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蜀玉脉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巴蜀玉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