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赵老蔫、沈念秋以及屯子里几个核心人物都来送行。
“路上千万小心,遇事别逞强,安全第一。”张大山握着秦建国的手嘱咐。
“早点回来。”沈念秋将最后一个水囊递给秦建国,眼神里满是关切和不舍。
“家里放心。”秦建国重重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在沈念秋脸上停留片刻,然后毅然转身,大手一挥,“出发!”
四条身影很快融入黎明前的黑暗中,向着北方连绵的群山进发。
路途艰难。山里依旧寒风刺骨,积雪深厚,有些背阴处的雪甚至能没到大腿。猛子作为向导走在最前面,用一根长木棍探路,小心翼翼。秦建国和虎子居中策应,石头断后。寂静的山林里,只有脚踩积雪的嘎吱声和偶尔被惊起的飞鸟扑棱声。
第一天还算顺利,按照计划路线,在日落前找到了一个可以容身的山洞。几人捡来干柴,升起篝火,烤热了肉干和冻硬的饼子,就着雪水吃了。山洞挡住了寒风,篝火带来温暖,四人轮流守夜,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和隐约的狼嚎,不敢有丝毫松懈。
第二天,在穿越一片茂密的落叶松林时,他们遇到了一小群野猪。领头的公猪体型硕大,獠牙在雪地反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哼哧着喷出白汽,警惕地盯着这几个不速之客。
“别主动招惹,绕开走。”秦建国低声下令,握紧了手中的56半。在这种地方受伤是致命的。几人放缓脚步,借助树干掩护,缓缓移动。那公猪似乎觉得领地受到侵犯,躁动地刨着蹄子。猛子悄无声息地张弓搭箭,“嗖”一箭射中了旁边一头半大野猪的臀部。那野猪吃痛,尖叫着狂奔起来,带动整个猪群一阵混乱,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
“好箭法!”石头低声赞道。猛子嘿嘿一笑,收起弓。虚惊一场,但也提醒他们山林里处处是危险。
第三天下午,他们抵达了那条冰封的河谷。河面宽阔,宛如一条白色的巨蟒蜿蜒在山谷之间。冰层冻得极致坚实,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只有靠近岸边的地方,能看出墨绿色、几乎不透明的厚冰,厚度远超一人高,人走在上面,感觉如同走在实心的大地上,只有脚下传来的坚硬触感。
“这冰,开到春耕时节都化不透。”猛子用脚使劲跺了跺,冰面纹丝不动,只留下一个浅印。几人放下心来,拉开距离,踩着前人的足迹(可能是野兽也可能是更早的行人留下的),稳步通过了宽阔的河面。对岸的雪原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第四天中午,翻过一道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相对平坦、被白雪覆盖的山间盆地出现在眼前,远处,隐约能看到一片排列整齐的砖瓦房和几座更高的了望塔,一面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顽强地飘扬。那里就是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了。
几人精神大振,疲惫似乎一扫而空,加快脚步向那片象征着秩序和希望的建筑群走去。靠近驻地时,被外围岗哨拦了下来。
“站住!干什么的?”持枪的哨兵年轻而警惕,目光锐利地扫过四人,尤其在秦建国背上的56半和虎子的三八大盖上停留了片刻。
秦建国上前一步,和气而沉稳地说:“同志,我们是靠山屯的民兵,来找指导员。去年冬天在南沟口协助围捕走私犯,我们见过。”
哨兵似乎对“靠山屯”和“走私犯”有印象,态度缓和了些,但程序不减:“靠山屯的?证件看一下,需要通报,你们稍等。”
秦建国几人拿出皱巴巴但盖着红印的民兵证和介绍信。哨兵仔细查验后,示意同伴进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半旧军棉大衣,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来,正是之前打过交道的指导员。他看到秦建国,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伸出手用力握了握:“秦建国同志!真是你们!这大冷天的,快,里面请!”
指导员热情地将四人引进驻地一间生着炉子的办公室,让人倒上滚烫的开水。“路上辛苦了!屯子里一切都好吧?这次过来,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他目光扫过几人风尘仆仆的脸和鼓鼓囊囊的背囊,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猜测。
秦建国喝了几口热水,驱散了满身的寒气,开门见山地说:“指导员,实不相瞒,我们这次来,确实是有点事想请兵团帮忙,也是想用我们屯子里的出产,换点急需的物资。”他示意猛子将背囊里的东西小心拿出来。
当油纸包裹的硕大熊胆、处理得当依旧显得沉甸甸的熊掌,以及那些品相上乘的灵芝、黄芪摆在办公桌上时,指导员眼中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他拿起熊胆,对着光线仔细看了看那紫褐色的色泽和清晰的胆仁纹理,又掂了掂熊掌的分量,点点头,语气带着赞叹:“了不得!这可是真正的山珍!熊胆品相极佳,是难得的药材;这熊掌也是好东西。你们靠山屯,这次可是掏着大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秦建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秦建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