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轮转,齐安邦监国已近两年。这两年间,他不仅将日常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更在潜移默化中,将母亲林清玥早年播撒下的“重实务、兴工商”的种子,小心翼翼地培育、催生。他深知,母后当年以奇巧之物充盈内帑、设立军工司革新军备,其背后蕴含的,正是一条与传统“重农抑商”截然不同的强国之路。
这一日,东宫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齐安邦伏案疾书,身旁堆满了从皇家图书馆调阅的、由林清玥“默写”或指点编撰的各类书籍,涉及数学、物理、简易经济学,甚至还有一些海外舆图与风物志。他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与坚定的光芒。
翌日小朝会,众臣发现太子殿下并未如往常般先处理日常奏报,而是命内侍抬上了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以工整的楷书写满了条款。
齐安邦立于板前,目光扫过在场的内阁辅臣、六部堂官,声音清越而沉稳:“诸卿,近日朕翻阅典籍,体察民情,深感欲使我大齐国力再上层楼,府库更为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仅在田亩赋税上精打细算,已显不足。农为国之本,固不可废,然工、商亦为活水,可通血脉,富民生,强国家。今日,朕欲提出一系列新政,名曰《振兴工商疏》,与诸卿共议。”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不少老成持重的官员面露疑虑,毕竟“重农抑商”乃千年国策,轻易动摇,恐生祸端。
齐安邦不待质疑声起,便指向木板上的第一条:“其一,调整商税,规范征收。即日起,取消各地关卡滥设之私税、厘金,统一由朝廷户部制定税则。年营业额千两以下之小商小贩,免征商税;千两至万两者,课以五税一;万两至十万两者,课以十税三;十万两以上者,课以十税四。另,对海外贸易、奢侈品、盐铁专卖等,另设专项税则。旨在减轻小商负担,鼓励经营,同时确保大宗贸易为国库贡献应有之利。”
户部尚书首先出列,他虽觉新奇,但太子提出的分级税率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既能涵养税源,又能避免竭泽而渔,更重要的是,统一税则能极大打击地方官吏中饱私囊,他沉吟片刻,躬身道:“殿下思虑周详,此法若行,商贾必感念朝廷恩德,踊跃经营,长远看,税基扩大,国库收入未必减少,臣附议。”
齐安邦点点头,指向第二条:“其二,设立市舶司,规范市场。于广州、泉州、明州、登州等沿海要地,重设或加强市舶司,统一管理海外贸易,保护合法海商,打击走私。同时,于各大州府,由工部、户部协同,规划设立‘官督商办’之集中市集,统一度量衡,严惩欺行霸市、以次充好之行径,营造公平交易之环境。”
这一条触及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尤其是那些与地方豪强、走私集团有牵连的官员,脸色微变。但太子监国以来权威日重,且此举利国利民,反对之声一时难以出口。
“其三,亦是重中之重,”齐安邦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引导未来的热切,“鼓励工匠创新,保护技艺专利。即日起,由工部牵头,设立‘大齐工匠院’,广招天下能工巧匠。凡有改进工具、创新工艺、研制新品者,经工匠院核定,可视其价值,给予银钱奖励,或授予‘专利文书’,准其独家经营一定年限。其所创之新式机械、优良产品,可由朝廷优先采购,或助其推广!”
这一条,彻底点燃了殿内部分年轻官员和务实派臣子的热情。他们仿佛看到了一股蓬勃的生机即将喷涌而出。
“殿下圣明!”工部侍郎激动出列,“此策若行,天下工匠必尽心竭力,我大齐工艺必将突飞猛进!”
《振兴工商疏》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朝议后,大部分条款在齐安邦的坚持和部分重臣的支持下,得以颁布天下。诏书一出,天下震动。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嗅觉最为灵敏的商贾。税负的明确与减轻,尤其是对小商贩的免税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经商的热情。原本在乡间徘徊的货郎担子挺直了腰板,城镇中沿街的摊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大商贾们,虽然最高税率有所提高,但消除了层层盘剥和不确定的苛捐杂税,计算下来,实际负担未必增加,且经营环境更为稳定,他们也乐于扩大经营。
受到“专利”政策的激励,以及日渐活跃的市场需求刺激,各地的作坊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原有的纺织、陶瓷、造纸、冶炼等传统作坊纷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一些专注于新式器械、精密工具、甚至化妆品、玻璃制品的新型作坊也开始出现。工匠的社会地位悄然提升,钻研技术之风日盛。
商贸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城镇的扩张。为了便于原料采购、货物集散和销售,大量的作坊和商铺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城镇及周边,吸引了农村富余劳力前来务工。城镇人口急剧增加,房屋、道路、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需求大增,城镇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