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寻思,宝钗和宝玉既定了亲事,在这府里还是少走动更好。
向宝钗道:“你在这里玩,我去去就来,不必跟着我去招摇。”
薛姨妈本有点不放心,把宝钗放在黛玉这里是放心的,不放心的是宝玉也在,担心宝钗和宝玉说说笑笑,被丫头们传出去,成亲后会当笑话讲。
看到宝钗不理宝玉,薛姨妈彻底放了心。
自己养大的女儿,礼仪廉耻俱周到,不会给自己丢人。
不必带着宝钗在府里招摇,宝钗来园里,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尤其那些婆子丫头们,最爱八卦嚼舌根子。
薛姨妈对紫娟、莺儿说道:“小心侍候姑娘们。”
紫娟和莺儿连忙答应。
薛姨妈说着便出了门。
宝钗既不想和黛玉待一处,也不想和宝玉待一处。
而今是和黛玉、宝玉一处待着,更是不愿意。
可薛姨妈吩咐了,又是以不容置哙的语句。
宝钗不好反驳,亦不好跟着。
现在和宝玉黛玉儿一处待着,生怕宝玉再纠缠,自个不理宝玉,黛玉儿再起疑,有点乱呀!
哎呀,我的亲娘,不让我跟着,分明还惦记着把宝玉当女婿,怕将来我嫁进来,被丫头婆子们嚼舌头。
不管妈妈怎么想,我是贵贱儿不嫁宝玉的。
宝钗冷冷看一眼宝玉,重新坐下,随便摸一本书在手。
书是看不下去的,只是装着看书罢了!
宝玉拿着宝钗刚刚看的书,本要去请教宝钗。
谁知刚抬眼,恰好逢着宝钗那冷冷一瞥。
宝玉后背发凉,不敢再去招惹宝钗。
细细寻思,也想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得罪了宝姐姐?
唉!既然宝姐姐懒得理我,还是等着宝姐姐消了气再说吧。
宝玉拿了书,翻开一页,捧到黛玉面前。
向黛玉说道:“妹妹,宝姐姐看的这天书,妹妹可看得懂?我是个蠢人,是真的看不懂。”
黛玉正瞧着宝钗,这宝姐姐从昨儿见了,直到现在,眼瞅着对宝玉不理不睬的。
跟我也不似往日亲切,倒像隔了世的疏远。
刚刚,宝丫头看宝玉的眼神,咋的没了一丝情意,倒是带点冷意,还有点恨意。
薛大哥在外面犯的事,跟宝玉有啥关系,咋地气上宝玉了。
昨儿傍晚,我去老太太处时,姨妈和宝姐姐便在了。
也或许那之前,他们之间有啥事恼了。
寻思不对呀,来之几年,这宝姐姐是大度儿出了名的,别人恼她,她亦不恼别人。
宝玉和宝姐姐之间,会有啥事——
正盯着宝钗想着时,听宝玉问话。
黛玉收了视线,才看到宝玉捧的书。
瞄了一眼书上,“扑哧”一声笑了。
向宝玉说道:“还是个念书的人呢,连个琴谱都不认识!”
宝玉听说琴谱。
也笑着说道:“琴谱当然知道,只是这上头的字,真是一个也不认得?妹妹你认得么?”
黛玉乐了:“我这里的书,不认得,我留它来做什么?”
宝玉笑道:“我不信,不曾听见过你抚琴。”
黛玉想起近些日子,咳疾犯了,浑身无力。
天天喝药,懒待出去,若是姐妹们来看她,尚可解闷;若是自己去找姐妹们,又恐姐妹们嫌她病气。
向宝玉叹道:“我还真的会些,前阵病时无聊,心神不宁,去书柜翻翻,看到琴谱,想起先生说过,琴可静心养性。”
“我在扬州时,也看母亲弹过,还跟先生学过,来这里几年,竟然忘了弹,再拾起才发现,古人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日不练,都生了。”
“想找几篇曲文,书架上没有,我到别处找一本,细细看了,灵感来了,要说弹呢,勉强也能弹得,说弹得多好,便不易了。”
“书上讲过,子期伯牙,师旷鼓琴,如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黛玉说到这里,看向宝钗。
想着以前消了误会,认宝钗做个闺中知音,偏有金玉良缘一说,宝钗,成了横在她和宝玉之间的一堵墙。
宝钗也正看着黛玉。
想着宝玉认你为知音,什么诗情书画?
都是富贵人家的闲事!
不消三二年,贾家完了,到了温饱不保,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时。
看你二人还有多少闲情逸致,去高山鼓琴似流水。
两人各怀心思,却相视一笑。
宝玉这人,认黛玉为知音,听黛玉讲起高山流水,能遇知音,正高兴着呢。
黛玉忽然不说了
宝玉央告道:“好妹妹,你说得好,这书上的字,我竟不认得,你教我呗。”
想着妹妹喜欢的,我当然要学,我要做妹妹的知音吔!
黛玉笑道:“不用教的,一说便知道了。”
宝玉笑道:“我是个糊涂人,你先教我这书上的字,这些字我没见过。”
黛玉乐了,这傻叉!
便向宝玉讲述琴谱,琴谱上的字,不同于常义。
宝玉扯着黛玉,要黛玉教他。
林妹妹会弹琴,我学不会弹,至少也得懂琴,我才能做妹妹的知音呀!
黛玉本是喜欢琴的,爱弹也爱听。
本不是个藏私的人,只要自己懂的便喜欢教,林黛玉还是个会教的。
曾经把个见了诗,才喜欢诗的香菱,都教成了小诗人。
现在宝玉要学琴,黛玉当然倾心相授。
拿着琴谱,细细给宝玉讲谱,讲曲,讲手法,讲琴的性情,讲可弹可吟的妙处。
黛玉讲得高兴,宝玉听得开心。
宝钗看着生闷气。
想着前世成亲之前,我讲的宝玉觉得不中听。
成亲之后,我讲的宝玉更是充耳不闻。
黛玉只是讲个琴谱,这货乐得手舞足蹈。
前世但凡我讲的话中,宝玉只生出一二分兴趣,日子也不至过得那般潦倒!
此时,紫娟走进来,看那边宝钗端坐一侧。
这边二人讲得热闹。
便笑道:“二爷乐啥呢?”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红楼之宝钗重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