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凝寒魄,银针淬火心。九重慈寿榻,步步踏薄冰。”——《深宫纪·癸卯篇》
寿康宫寝殿弥漫着浓重的药香,沉水香也压不住那股病气沉疴的滞重。太后半倚在明黄云锦引枕上,脸色蜡黄,眼窝深陷,额角渗着细密的虚汗,一声压抑的低咳都仿佛耗尽了全身力气。华妃一身茜素红宫装,艳得刺眼,端坐在太后榻前的绣墩上,纤纤玉指剥着冰湃葡萄,眼角余光却如淬毒的钩子,牢牢锁在垂首侍立的李婉晴身上。她身侧,站着一位身着六品鸂鶒补服、面容精瘦、眼神锐利如鹰的太医——周临安,华妃的心腹,此刻正微微弓着腰,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恭谨与忧虑。
“太后娘娘,”华妃将一颗剥好的冰葡萄递到太后唇边,声音甜腻,却字字带刺,“您这病总不见大好,臣妾瞧着心都碎了。皇后娘娘遣了这位新晋的李司药来伺候,说是精通古法,能为太后‘断根’……”她刻意加重了“断根”二字,目光扫过李婉晴,“只是,李司药瞧着这般年轻,也不知…这古法,靠不靠得住?周太医是太医院老人了,经验丰富,不若让他从旁参详一二,也好为李司药…保驾护航?”
【系统提示:遭遇【华妃党监视(周临安)】!压力值↑!】 【校长评语(双鬼拍门):华妃送葡萄是假,送棺材钉是真!周太医?这是给你请的‘催命判官’啊,小毒师!】
太后疲惫地摆了摆手,示意不用葡萄,浑浊的目光投向李婉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李婉晴…哀家头痛欲裂,如箍似裂,冰敷稍缓,片刻又起…你可有良策?” 她直接点出了最痛苦的症结。
李婉晴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狂跳。华妃的杀意和周太医的窥伺如同两把悬在颈侧的利刃。她躬身道:“回禀太后,奴婢观太后凤体,邪热内蕴,湿浊上蒙清窍,致头痛缠绵。寻常冰敷虽能暂缓灼痛,然寒性凝滞,反易困遏阳气,使湿浊更难宣化。奴婢斗胆,请用‘冰火灸’古法一试。”
“冰火灸?”周临安立刻出声,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下官孤陋寡闻,只闻艾灸温经散寒,何来冰火之说?冰火相激,岂非更伤太后凤体根本?李司药,此等险法,出自何典?可有先例?” 他的目光如手术刀般刮过李婉晴的脸。
【系统提示:应对【周临安医术质疑】!基于医术35、压力值95%…判定中…】 【校长评语(考场刁难):周太医出题了!‘冰火灸’?这题超纲啊小毒师!答不上来…可是要掉脑袋的!】
李婉晴心头一紧,面上却沉静如水:“回周太医,此法见于前朝《寒热杂病论》残篇,名曰‘引阳透浊’。以艾火之温煦,驱散寒凝;借冰魄之引降,导引湿热下行。冰非主攻,乃为向导,使艾热之力,能达深层病所,而不致浮越于上,反增头痛。”她语速平稳,将硝石制冰的原理巧妙包裹在“引降湿热”的医理之中,“太后凤体尊贵,奴婢岂敢妄用险法?此法关键在于‘冰’之选材与时机,需用纯净‘地霜’(硝石古称)所凝之冰,取其至清至纯之性,引而不伤。置于特定穴位,辅以艾灸热力,一引一透,方为‘冰火相济’。”
【系统提示:基于医术35(含药理知识储备)…判定成功!成功阐释“冰火灸”理论!】 【校长评语(舌战太医):《寒热杂病论》残篇?又是死无对证!小毒师,你这知识库…真是深不见底的‘散佚典籍’黑洞啊!】
周临安眉头紧锁,显然没料到李婉晴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他一时语塞,只得冷哼道:“说得玄妙,且看你如何施为!”
“准。”太后被头痛折磨得厉害,闭着眼,声音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博弈正式开始!李婉晴打开随身携带的药箱。箱内上层整齐摆放着艾绒、艾条、火折子、干净棉布等物。她动作沉稳,先取出一块用多层棉布包裹好的硝石(正是她混入祛湿药材中带出的那一块),置于一个敞口薄胎白瓷碗中。又取出另一个稍大的铜盆,注入少量清水。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将白瓷碗放入铜盆清水中,然后,将铜盆置于太后榻边不远处的紫檀矮几上。
“此为‘引浊冰’之基。”她解释着,手下不停,点燃了艾条。青烟袅袅升起,带着艾草特有的辛温气息弥漫开来。她手持艾条,在太后头顶百会穴上方约三寸处悬空温灸,艾热缓缓透下。
【系统提示:启动【硝石制冰(隐藏任务3/3)】!基于隐匿7、环境压力100%…判定中…】 【校长评语(烟雾弹):艾烟起,好戏开!小毒师,你的‘冰’…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凝’出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艾灸上。周临安更是凑近几步,死死盯着李婉晴的每一个动作,试图找出破绽。艾烟缭绕,略有些刺鼻,也巧妙地分散了注意力。就在这氤氲的烟雾掩护下,铜盆中的异变悄然发生。碗中的硝石开始疯狂地吸收水中的热量,碗壁迅速凝结出一层细密的白霜!铜盆中的清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结起了一层薄薄的、晶莹的冰壳!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在艾烟的遮蔽和周临安紧盯艾灸的疏忽下,竟未被立刻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毕业礼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深渊毕业礼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