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风掠过青藏高原的草甸时,青稞秸秆已经被晒成了金褐色。林栋裹紧冲锋衣,指尖冻得发僵,却仍紧紧攥着传感器的新布套——氆氇布料上绣着连绵的雪山,银线勾勒的冰川纹路里嵌着细小的牦牛毛,在风中微微颤动,像真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烁。
“海拔4200米,氧气含量62%,”姜小龙举着血氧仪喊,声音被寒风撕得发碎,“栋哥,你的血氧掉到85了,先去帐篷里歇会儿!”他指着远处牧民的黑帐篷,炊烟在湛蓝的天空里扯出条淡灰色的线,“卓玛阿妈说给咱们煮了酥油茶,能抗高反。”
林栋摇摇头,把传感器往青稞垛旁挪了挪。氆氇布套的边角缝着块羊皮,是卓玛阿妈给的,说“能让铁家伙也暖暖身子”。“先把设备装稳,”他呵出白气,看着它在布套的雪山纹路上凝成霜花,“江慧玲说高原的传感器得抗住-30℃的低温,这布套里的青稞秸秆是薛奶奶用雪湖的米酒泡过的,比普通填充物抗冻三倍。”
袁姗姗蹲在地上,往布套的夹层里塞着什么。她的藏青色冲锋衣上沾着些青稞壳,是刚才帮卓玛阿妈收青稞时蹭的。“这是晒干的狼毒草,”她举起手里的草束,根茎带着股奇异的香气,“薛奶奶说高原的老鼠怕这味道,塞在里面能防啃咬。你看这雪山的阴影处,我用了深灰色的线,正好藏住温度探头,既防冻又不影响读数。”
远处传来马蹄声,卓玛阿妈的儿子格桑骑着牦牛过来,皮袍下摆扫过结霜的草甸,留下道浅痕。“你们的布套绣得真有神,”他翻身下马,羊皮袄上的铜扣在阳光下晃眼,“刚才我家的藏獒把它当成玛尼堆了,围着转了三圈才肯走。”
林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传感器的氆氇布套确实与远处的玛尼堆有几分相似——银线雪山在灰褐的草甸上格外醒目,布套顶部还缝着个小小的经幡结,风一吹就猎猎作响。“这是薛奶奶特意学的结法,”袁姗姗解释道,“说高原的山有灵性,挂个经幡结能让设备安稳些。格桑,你看这雪山的高度,是不是和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很像?”
格桑眯眼比对了片刻,忽然拍手:“像!太像了!连冰川的裂缝都绣出来了!你们是不是用望远镜看的?”林栋笑着调出手机里的卫星图,雪纹布套的图案果然与卫星测绘的山脉轮廓重合度极高:“是江慧玲根据南大天文台的遥感数据画的图,每个雪褶都对应着实际的海拔落差。”
午后的高原突然飘起雪,起初是细碎的雪粒,很快就变成鹅毛大雪。林栋他们躲进黑帐篷,看着传感器的布套自动切换模式——氆氇布料表面的雪山纹路突然鼓起,银线绣的冰川像真的结冰般变硬,牦牛毛填充的夹层膨胀起来,把设备裹得严严实实。
“低温防御启动了!”姜小龙扒着帐篷缝往外看,呼出的白气在鼻尖凝成霜,“江学姐说这布套里的青稞秸秆是‘智能填充物’,遇冷会收缩锁紧,像给传感器穿了件羽绒服。你看那经幡结,居然在发热!”
林栋凑过去细看,发现经幡结里嵌着片薄薄的碳布——是王铁匠用废电池里的碳棒磨的,能吸收阳光发热。“这是薛奶奶的主意,”袁姗姗往酥油茶里加了勺盐,“说高原的太阳烈,白天让碳布吸够热,晚上就能慢慢放热,给传感器保温。刚才测了下,布套里的温度比外面高8℃!”
卓玛阿妈正用糌粑粉喂帐篷外的藏獒,闻言笑着说:“你们这布套比我的皮袄还暖和。去年冬天,乡上发的监测仪冻坏了三台,要是早有这氆氇套子,也不用白跑那么多趟。”她指着布套底部的小口袋,“这里面装的是不是防潮的青稞粉?我闻着有股炒面香。”
袁姗姗点头:“是薛奶奶炒的青稞粉,磨得比糌粑还细,能吸潮气。高原的雪化了就是水,有这个在,传感器的电路不会受潮。你看这口袋的针脚,是斜着绣的,水渗不进去,粉也漏不出来。”
雪停时,夕阳把雪山染成了金红色。林栋走出帐篷,发现传感器的布套上积了层薄雪,银线雪山与真雪融为一体,乍一看像座微型的雪峰。他轻轻拂去雪,氆氇布料立刻露出干燥的纹理——原来布套内侧涂了层酥油,是卓玛阿妈教的法子,既能防水又能防紫外线。
“数据没断!”姜小龙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的曲线平滑得像被雪压过的草甸,“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一个都没少。江学姐说这是‘低功耗休眠’模式,每小时只唤醒一次,省电又抗冻。”
格桑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坡:“快看!黄羊!”一群浅褐色的黄羊正在啃食青稞秸秆,离传感器不到十米远。奇怪的是,它们对这个“雪山布套”毫无戒心,甚至有只小羊凑过去,用鼻子蹭了蹭氆氇布料。
“是布套的颜色起作用了,”林栋恍然大悟,“氆氇的灰褐底色和高原的土色一样,黄羊把它当成石头了。江慧玲说野生动物对陌生颜色敏感,特意让我们用藏北最常见的氆氇料,果然没说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m.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