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刻意的、全方位的职业化距离,比直接的争吵更让林晚星难受。她知道自己那天的话有些过分,伤到了他建立在理性之上的骄傲和处事原则。但她同样觉得委屈,她只是需要一点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永远被置于“效率”和“逻辑”的天平上衡量。
她试图找机会缓和。在一次只有他们两人在实验室核对传感器数据时,她主动开口:“关于那天……”
“数据采集频率设置在这里,”江辰立刻打断她,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参数配置界面,语气平稳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根据环境噪音水平动态调整,可以优化信噪比。你看一下是否有问题。”
他将话题牢牢锁死在技术上,不留任何缝隙。
林晚星看着他线条冷硬的侧脸,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咽了回去。她默默地核对完数据,低声说:“没问题。”
“好。”他保存配置,起身,“我去开会。”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林晚星心里空落落的。她开始怀疑,他们之间这种建立在共同兴趣和专业合作基础上的关系,是否足够牢固到抵御这种理念上的根本冲突?当艺术家的感性与科学家的理性激烈碰撞时,妥协的,似乎总是更“不讲道理”的那一方。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深夜。
林晚星独自在画室,对着《呼吸》的概念草图发呆。技术上的挫败感和与江辰之间的僵局,让她灵感枯竭,心情低落。她烦躁地推开草图,打开“星语绘卷”,无意识地浏览着之前的作品和评论,试图找回一点初心和自信。
就在这时,她收到了顾言之发来的消息。是一张照片,拍的是她之前送给他的那幅小稿《星涌》,被他精心装裱,挂在了他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暖黄的灯光下,那片蓝色星河显得格外深邃动人。
「每每看到这幅画,总能感受到当初在画廊初遇时,你谈及艺术时眼中的光。无论选择哪条路,别忘了那份纯粹的热爱。——顾言之」
这段话,像一道温柔的光,恰好照进了她此刻晦暗的心境。没有技术参数的逼迫,没有理性逻辑的审视,只有对她艺术内核最本质的肯定和关怀。
林晚星的鼻子有些发酸。她回复:「谢谢顾先生,我会记住的。」
顾言之很快又发来一条:「最近似乎很少看到你更新动态,一切还好吗?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开口。」
这份恰到好处的关心,与江辰近日的冷处理形成了鲜明对比。林晚星的心防在脆弱的时候,出现了一丝松动。她犹豫了一下,没有提及项目的困境和与江辰的矛盾,只是客气地回道:「谢谢关心,只是在忙一个新项目,有点挑战。」
放下手机,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情复杂。顾言之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与江辰关系中某些潜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也提醒着她,除了那条充满挑战的融合之路,似乎始终存在着另一条看起来更顺畅、更能让她保持纯粹艺术性的退路。
而此刻,这条退路,因为某人的沉默和距离,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甚至……带上了一丝诱惑。
她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江辰正坐在空荡荡的实验室里,面前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呼吸》项目的整体架构图。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久久没有动作。屏幕上,有一个被他隐藏的日志文件,记录着林晚星近期在实验室系统里的所有操作和停留时间。数据显示,她最近访问技术文档的频率和时长显着增加,但完成需求细化的效率却在下降。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眼底是罕见的疲惫和一丝……困惑。他处理过无数比这复杂得多的技术难题和商业谈判,却第一次,在面对一个女孩的情绪和一项无法完全量化的艺术要求时,感到无从下手。
理性告诉他,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最优解,避免情绪化干扰,聚焦于目标实现。
但某种陌生的、不受控的感觉,却在胸腔里隐隐作痛,提醒他,有些东西,似乎正在偏离轨道。
裂痕已经出现,微光在其间闪烁,映照着两人各自的不安与迷茫。而外界的诱惑与内心的动摇,正在悄无声息地,考验着这段尚未稳固的感情。
喜欢予你星光万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予你星光万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