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的清晨,总是在一片鼎沸的白雾中醒来。
那雾气不是江上的水汽,而是混杂着豆汁儿的醇厚、油条的焦香与肉骨汤浓郁鲜气的,独属于人间的烟火。
聋哑的炊饼匠人早已支起了摊子,他佝偻着背,熟练地用长柄木勺搅动着那口厚重的铜锅。
锅是昨夜不知被谁送回来的,比之前沉了些,他没多想,只当是哪位好心食客嫌锅底薄了,悄悄帮他加了层厚。
他照常生火,熬汤,锅中很快便咕嘟起一个个油亮的泡,香气四溢,引得早起的路人纷纷驻足。
巷口对面的茶肆二楼,靠窗的位置,白桃面前摆着一碗微温的豆汁儿。
她双手捧着粗瓷碗,指尖的温度却并非来自碗壁,而是一种从自己腕脉深处泛起的、若有若无的温颤。
她的目光穿过蒸腾的雾气,牢牢锁定在那口铜锅上。
锅底新铸的锡镴层已将一切卦象纹路封死,在凡人眼中,它与千万口锅再无不同。
然而,白桃能“看”到,每当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舔舐锅底,锅身随之发生极其轻微的震动时,她左腕的寸、关、尺三部脉搏,便会与之产生一丝奇妙的共鸣。
这共鸣微弱如游丝,却精准如钟摆。
她放下碗,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沾满水汽的旧木桌上,看似无意地依次轻点。
那落点,正是人体三大定神安魂的要穴:太冲、神门、内关。
她并非在为自己施针,而是借由这三个模拟的“穴位”,将体内那股由铜锅传来的、残余的气机进行疏导与汇聚。
刹那间,一幅模糊的画卷在她脑海中闪过。
十七个面容不清的人影,如水墨般晕开,散落在金陵城的各个角落。
一个在玄武湖边卖糖粥的小女孩,一个在朝天宫外摆摊的算命瞎子,一个在评事街修补旧书的白发老者……这些人影,与他们之前标记的八脉节点一一对应。
画面一闪即逝,快得抓不住任何细节,但那份鲜活的、根植于日常的生命力,却烙印般刻在了她的感知里。
白桃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白雾氤氲了她清亮的眸子。
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仿佛只是唇瓣的翕动:“火候到了,脉也通了。”
玉钥已死,阵眼已活。
同一时间,位于南京伪政府大楼深处的档案室里,一个穿着蓝布工装、戴着口罩的清洁工正慢条斯理地拖着地。
水渍在地板上拖出长长的痕迹,又在阴冷干燥的空气中迅速蒸发。
这清洁工正是易容后的陆九。
他利用一个早已被策反的档案室管理员提供的身份,潜入了这个日军情报的中转站。
他的动作看似懒散,眼角的余光却一刻不停地扫视着铁皮柜上那些贴着封条的卷宗。
他的目标,是一份刚刚从扬州转送至此,等待高级别军官审阅的机密报告。
趁着管理员外出倒水的间隙,陆九身形一闪,如狸猫般蹿到一只标记着“特高课·甲级”的柜子前。
他从袖中滑出一根细铁丝,三两下便撬开了简易的锁扣。
他飞快地翻检着,终于在最底层找到了一份名为《异象录》的文件。
他迅速展开,目光一扫,心头猛地一沉。
报告由驻扬州的掘棺队呈报,详细记录了对十几座明清盐商古墓的挖掘结果。
文字冰冷而客观,内容却透着一股邪异。
报告称,所有棺椁中的尸骨均未出现正常腐化,骨骼呈现一种玉石般的质感。
更令人惊悚的是,每一具尸骨的胸口位置,都用利器刻划着残缺的卦象,其中以“离”卦和“巽”卦的纹路出现频率最高。
而最让陆九心惊肉跳的一条记录是:每具尸骨的舌下,都含着一片薄如蝉翼的铜片。
经过随队化学家的初步化验,这些铜片的金属成分,与他们从金陵夫子庙一名炊饼匠处秘密提取的锅体样本,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报告的结尾,撰写者用红笔加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附注:“目标虽未寻获,但其‘愿力’已表现出强烈的物性共鸣。建议立即放弃在古墓中的无谓搜寻,转而逆向追索此种特殊金属的‘载体’。该载体极有可能仍存于金陵城内,并与民众日常生活高度融合。”
陆九的指尖微微发白。
他明白了,敌人虽然在战略上被他们骗过,却在战术层面,凭借着现代科学的分析和可怕的执念,嗅到了一丝正确的方向。
他们没找到宝藏,却感知到了承载过宝藏的“物性”,并且正试图通过这条线索,反向追踪到那口已经化入凡尘的铜锅。
这条草蛇灰线,一旦被他们抓住,后果不堪设想。
而在金陵图书馆一间不对外开放的旧书库里,周砚正戴着口罩,在一堆散发着霉味的故纸堆中埋头整理着战时搜集来的民俗笔记。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跟在陆九身后记录的队员,一次次的生死考验,让他沉稳了下来,学会了从历史的尘埃中寻找蛛丝马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