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知疲倦地敲打着锈迹斑斑的防火梯和下方堆积如山的废弃零件,发出单调而压抑的嗒嗒声。在这座被遗忘的“锈带”边缘,时间仿佛也生了锈,流淌得缓慢而黏稠。
临时落脚点是一间租金低廉、几乎没有任何智能设备的旧公寓。空气里弥漫着霉味和金属锈蚀的混合气息。林劫坐在窗边一张吱呀作响的旧椅子上,目光透过沾满污垢的玻璃,落在外面泥泞的街道和远处朦胧的城市天际线上。霓虹的光芒穿透雨幕,在潮湿的地面上拉长出扭曲而艳丽的倒影,如同某种巨兽流淌的冰冷血液。
他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并非出于焦虑,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对计算节奏的需求。大脑仍在超频运转,反复复盘着之前街头追逐的每一个细节,分析着对手的追踪模式、反应速度、团队配合。每一次复盘,都让他对“网域巡捕”——或者说,那个隐藏在巡捕背后的指挥者“獬豸”——的评价提高一分。
对方不是普通的执法者。他们的行动精准、高效,带着一种冰冷的、非人的逻辑性,仿佛不是在追捕一个罪犯,而是在执行一项系统清理任务。这更印证了他的猜测:妹妹林雪的“意外”,绝非偶然。
林雪在隔壁房间睡着了,轻微的鼾声显示她终于从极度的惊恐和疲惫中解脱出来。林劫稍稍安心,但肩上的压力却更加沉重。他必须保护她,而在这个系统无孔不入的城市,保护意味着必须拥有足够的力量,或者……找到能够制衡系统的力量。
他激活了手腕上经过物理改装的、不连接任何公共网络的离线电脑。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照着他毫无表情的脸。他需要信息,需要了解那个对他发出警告的“宗师”,需要找到任何可能存在的、系统的裂痕或敌人。
常规网络是禁区。任何与自身身份标识符(即使是被篡改过的)有关的搜索,都可能瞬间暴露他们的新位置。他需要更深的阴影,更隐蔽的通道。
他想起了在以往“捞偏门”时听闻过的传说——一个游离于龙吟系统之外,甚至以对抗系统为目标的数字地下世界:暗网。并非那种充斥着犯罪和低俗交易的浅层暗网,而是更深、更隐蔽,需要特殊权限和密钥才能访问的加密空间。那里是情报贩子、理想主义黑客、无政府主义者以及所有系统敌人的聚集地。
访问它风险极高。任何尝试连接的行为本身就可能触发系统的监控警报。但他别无选择。
他取出一枚特制的、无法追踪来源的加密U盘,插入接口。里面是他多年来收集或自己编写的,用于隐藏网络流量、模拟虚假数字指纹、以及穿透低级防火墙的工具包。他小心翼翼地配置着参数,如同一个拆弹专家在剪断引线。每一次数据包的发送,都通过数十个遍布全球的、被劫持的代理服务器进行跳转,每一个跳转点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伪装,尽可能抹去自身的源头痕迹。
经过层层加密和伪装的数据流,如同幽灵般渗入城市的数字脉络,最终汇聚到一个极其特殊的网络地址。这是一个需要邀请码和动态密钥才能进入的加密论坛入口,代号“巴别塔”。
登录的瞬间,界面陡然一变。花哨的全息广告和友好的用户界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极简的、近乎原始的文本和代码界面。色彩被压到最低,只有单调的绿色字符在黑色背景上滚动,充满了复古的未来感和隐秘的气息。这里没有算法推荐,没有用户评分,只有最原始的信息流和基于密钥加密的私密聊天室。
林劫像一个潜行的幽灵,沉默地浏览着一个个帖子。内容光怪陆离:有出售零日漏洞的黑市商人标出的天价;有讨论如何物理屏蔽龙吟系统监控的技术帖;有对系统伦理的激烈抨击和哲学思辨;也有关于某些高管丑闻的所谓“内部消息”,真假难辨。
他快速过滤着无用信息,寻找着有价值的线索。突然,一个被置顶且加了特殊标注的帖子吸引了他的注意。标题很简单:【系统即牢笼,自由皆有价】。
发帖者的ID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墨”。帖子内容并非直接贩卖情报,而是一篇文笔犀利、充满煽动性的檄文。它详细剖析了龙吟系统如何通过信用评分、数据监控和算法推荐,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无形中构建起一个剥夺人性自由、固化社会阶层的数字牢笼。文章没有停留在批判,还隐晦地提及了数次未被公开报道的、针对系统基础设施的“成功抵抗行动”,并暗示有一个组织正在“编织阴影,以求曙光”。
帖子的回复数极高,但大多数都是加密的,可见其讨论的敏感程度。公开的回复中,有人狂热支持,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谨慎地询问如何获取更多信息。
“墨……”林劫默念着这个代号。这个风格,这种对系统深入骨髓的理解以及隐含的行动力,与他之前接触过的所有情报贩子或黑客组织都不同。它更……有目的性,更像是一个有着统一理念和行动纲领的实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代码:烬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代码: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