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是在一阵富有节奏的、沉闷的敲击声中恢复意识的。那声音不是紫禁城宫墙下侍卫的梆子,不是苏州园林里工匠修茸的凿击,更不是靠山屯篝火旁村民的捶打,而是带着一种金属与石料碰撞、木件与木件咬合的实在力道,“梆、梆、梆”,规律得如同大地的脉搏,从四面八方包裹而来。
与此同时,浓郁的烟火气混杂着草木灰的干燥、水汽的湿润、植物纤维腐烂的微酸,还有一丝石灰的呛人味道,猛地钻入鼻腔。这气味粗粝而鲜活,带着强烈的人间劳作气息,与靠山屯那泥土芬芳、草木清香的乡土气息截然不同,也与苏州园林的清雅荷香、紫禁城的沉水檀香格格不入。
前一刻,他还沉浸在靠山屯的宁静里——篝火的余温还残留在衣角,村民们絮絮叨叨的叮嘱还在耳畔回响,胸口的挂坠饱饮了乡土的厚重能量,悸动如同成熟麦穗般沉甸甸、暖洋洋。那与村民们的平静告别尚未在心头淡去,灵魂却已被一股更具体、更强劲的力量,从那片深情的土地上“拽”了出来,没有丝毫过渡,没有半分预兆。
他猛地睁开眼,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下粗糙草席的触感,硌得后背有些发酸。视线所及,是一间简陋的棚屋,泥土地面坑坑洼洼,散落着几片木屑和碎石。光线从没有窗纸的木格窗透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细微尘埃,也照亮了屋角堆放的麻绳、竹篾和几件叫不出名字的铁制工具——有带着木柄的凿子、边缘锋利的锯子,还有几个缠着铁丝的木轮,看起来简陋却透着实用的力量。
“这又是哪儿?”马骥撑着发麻的胳膊坐起来,脑袋还有些昏沉,茫然地环顾四周。这里不像农家院落那样有锅碗瓢盆的生活气息,也不像市镇店铺那样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没有官署的肃穆、园林的雅致,空气中弥漫的只有“劳作”二字。
他推开门,一股更强烈的声浪和气味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连呼吸都停滞了片刻。
这是一片沿河而建的巨大匠作区!连绵起伏的工棚依着河道铺开,帆布或茅草搭成的顶棚延伸出数里地,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灰色的浪潮。河水被引入一道道人工开凿的狭窄水渠,驱动着一架架巨大的木质水轮,“哗啦啦”的水流声混合着水轮转动的“吱呀”声,形成了雄浑的背景音。这些水轮有的连接着巨大的木锯,正“咔嚓咔嚓”地切割着粗壮的原木;有的带动着石臼,“咚咚咚”地捶打着原料;还有的连着复杂的齿轮结构,驱动着不知名的机械运转,场面壮观得让马骥目瞪口呆。
各种气味在此交织碰撞:新鲜木材的清香、竹篾的青涩、浸泡植物的酸腐、燃烧烟煤的焦糊、金属淬火的刺鼻焦味,还有工匠们汗水与泥土混合的咸腥气,种种气味虽然复杂,却奇异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独属于“创造”的气息——那是将自然之物改造为人类所用的、充满力量感的气息。
各种声音更是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雄浑的劳作交响曲:锯木声尖锐刺耳,刨削声轻快流畅,锤打声沉闷有力,水轮转动声浑厚绵长,工匠们的吆喝声、号子声、争论声穿插其间,还有远处传来的、搬运重物时整齐划一的号子声,“嘿哟、嘿哟”,充满了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
马骥站在棚屋门口,看得眼花缭乱。他看到几个赤着上身、皮肤黝黑的工匠,正奋力拉动着巨大的双人锯,锯齿在原木上深深嵌入,木屑纷飞;不远处,几位石匠围着一块巨大的石料,挥舞着锤凿,“叮叮当当”地雕琢着,火星偶尔溅起,转瞬即逝;河边的工棚里,有人守在冒着热气的炉灶前,小心翼翼地添着柴火,炉口偶尔喷出一缕黑烟,带着刺鼻的金属味;还有一群工匠围着一架复杂的木质机械,指指点点,争论不休,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专注而执拗的神情。
“这是……大型官营作坊区?”马骥很快反应过来。他穿越过草原、临安、紫禁城、苏州园林,见过游牧的粗犷、市井的繁华、皇权的威严、文人的雅致,却从未见过这样一片纯粹的、以“造物”为核心的土地。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工匠们用双手和智慧,将木材、石料、金属、植物转化为实用器物的实在力量。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还是那身在靠山屯穿着的、已经洗得发白的棉布直裰,袖口和裤脚还沾着些许泥土,在这充满劳作气息的环境里,倒也不算太突兀,顶多像个初来乍到、还没找到活计的帮工。
就在他好奇地四处张望时,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这汉子穿着短打,腰间系着一条粗布腰带,手上布满老茧,指关节粗大,脸上带着几分警惕,上下打量着马骥:“这位先生,看着面生得很。是来找活儿干的,还是有别的事?”
马骥连忙收敛心神,学着古人的样子拱手行礼,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恭敬:“哦,这位大哥,在下并非来找活计。我是游学的书生,路过此地,见此处工匠云集、气象不凡,心中好奇,特来观摩学习,增长见识。”他特意强调“游学”“书生”,免得被当成来历不明的可疑人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