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与满宠交换眼神,齐声附和:文若辅佐丞相多年,必是吉平设局构陷。此乃离间之计,欲损我肱股之臣!
尽管平日与荀彧各有立场,但众人都清楚:若曹操当真弑君,这位汉室忠臣必将死谏。届时集团内部必将分崩离析。
曹操见状朗声笑道:诸君何须如此?文若乃吾之萧何,若无他鼎力相助,曹某岂能有今日基业?这拙劣离间之计,本相自然不信。话音陡转凌厉,但那些食汉禄的腐朽老臣,必须赶尽杀绝!
曹操话音一落,许都皇宫内霎时杀声四起!
荀彧闻声浑身一震,瞥见许褚不在曹操身侧,心下已然明了。
但听曹操冷声道:陛下当真不识抬举。当年朕将他从李傕郭汜手中救出,又许他重登帝位......
非但不知感恩,反倒与那些朝臣沆瀣一气!先是衣带诏,如今更要取我性命!
如此忘恩负义之徒,今日定不轻饶!
森然话语方落,宫墙内惨叫连连。
待喊杀声渐歇,曹操环视众臣:而今尚有一事。此战折损五六十万大军,致使中原盗匪横行,各处 ** 不断。
更甚者,中原与北地百姓皆议论纷纷,诸卿可有良策?
荀彧垂首不语,其侄荀攸亦面露难色。贾诩虽有对策,却因先前屡献奇谋,此刻不愿多言。
唯满宠上前道:剿灭叛军倒非难事,只需令各地驻军分头 ** 。区区蟊贼,不足为惧。只是这民怨......
满宠乃曹操帐下重臣,虽不及荀彧等人,却可与钟繇比肩。
曹操闻言笑道:既然四位都无良策,那便去问问司马家那小子。此人机变百出,必有妙计。
说罢拂袖而去,徒留四人面面相觑。
良久,满宠与贾诩低声劝道:文若,何苦如此......
贾诩与满宠话音未落,荀彧便朗声大笑:
我荀彧既食汉室俸禄,自当尽心竭力报效大汉!
说罢艰难起身,步履踉跄间挥手谢绝二人搀扶。
众人只见他摇晃着远去,那道萧索背影写尽落魄。
细想亦是,他为曹操殚精竭虑筹谋多年,如今却落得鸟尽弓藏。
究其根本,不过因他始终忠于汉室而非曹氏。
目送荀彧远去,三位谋士皆生兔死狐悲之感。
荀攸尤甚,轻叹道:
丞相确实变了。此番大败后虽欲再战,却显得操之过急。
许是年岁渐长,总想着为后人铺路......
大汉,终究是亡了。
留下这番僭越之语,荀攸径自离去,唯余满宠与贾诩相顾无言。
此时的曹操已然年迈,头风旧疾愈发严重。
或许正因自知时日无多,才如此急不可耐。
毕竟敌首寇封尚属晚辈,连孙权也比他年轻十余岁。
既知难以亲手平定天下,唯有竭力为子孙筹谋。
与此同时,曹操踏入血染的皇宫。
望着遍地猩红,他莫名发出低沉笑声。
许褚浑身浴血前来复命:
主公,伏完等逆贼皆已伏诛,仅剩伪帝未决!
曹操闻言握紧倚天剑,踏着血迹来到刘协殿前。
当那道惶惑身影映入眼帘时,他嘴角浮现出意味深长的冷笑。
-----
国舅之事,不知陛下是否知情?
这句看似随意的询问,却让刘协如遭雷击,脸色骤变!
皇帝惊慌失措地望向曹操,涕泪交加地辩解:丞相明鉴,此事朕确实不知!
曹操闻言轻笑:原来陛下不知情。那国舅假传圣旨,勾结皇后,当诛九族!话音未落,两名虎狼亲兵已押走刘协身旁的伏皇后。
伏皇后奋力挣扎,对着皇帝喊道: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畏惧曹贼?当重振大汉天威!话音未落,曹操的倚天剑已刺穿她的身躯——这一剑,终结了皇后与她腹中皇子的性命。
拭去剑上血迹,曹操冷眼看向颤抖的皇帝:望陛下今后明辨忠奸,勿再给奸臣可乘之机。说罢转身出宫,径往丞相府赴约。
此时的刘协,面对曹操竟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即便仍有忠臣志士,见此情形,谁还愿为这般懦弱的君主赴汤蹈火?
丞相府内,被征召的司马懿静候多时。曹操深知此人才能不逊孔明、庞统,但更明白其深藏不露的危险性——若不加以制衡,必成后患。
此番借荀彧之手诛杀皇后,实因曹操已感受到岁月迫近。赤壁惨败让他明白:天下一统,终究是无法实现的夙愿了。
《后记·魏武遗策》
曹操自知此生难以竞全功,唯寄望于子桓、子建等后辈,方有破局之机。
眼见寇封、孙权等少年雄主崭露锋芒,曹操胸中如悬剑刃。若欲使曹氏基业绵延,必得栽培出能与江东新锐抗衡的继任者。更须为嗣君锻造克敌之器——良臣猛将如百炼钢刀,而自己当为雏鹰廓清云天。
司马懿,正是这柄刀上最锋利的刃。
此人鹰视狼行,初见时便令曹操心生警惕。非惧其才,而忧膝下诸子无一人可制。然枭雄捻须长笑:只要孤尚在,这匹孤狼便只能俯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