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官道上。
两匹快马擦肩而过,马上的信使互相瞥了一眼。
朝廷信使甲:“嗯?看那服饰,西凉来的?”
西凉信使乙:“啧,宫里出来的?方向是咱大营?”
两人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这方向…这急匆匆的架势…稳了!”
朝廷信使内心OS:肯定是去请降的!总不能是去长安给天子下战书吧
西凉信使内心OS:肯定是去招降的!总不能是派个人去宣战吧?
确认过眼神,都是对的人,至少命是保住了。两人默契地一抱拳,甚至来不及寒暄,便继续策马扬鞭,朝着各自的目的地狂飙而去。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大家都有光明未来”的和谐气息。
未央宫内,刘协看着眼前这位刚从大牢里放出来的大佬。
荀攸,荀公达!
这位爷看起来…相当淡定。
“罪臣荀攸,叩谢陛下天恩。”
刘协赶紧上前虚扶一下:“荀卿受苦了!董卓乱政,忠臣蒙冤。今日拨乱反正,还需荀卿这等大才,助朕重整河山!”
荀攸再次躬身:“陛下言重了。攸,敢不效死力?”
刘协心里美滋滋,!他留下杨彪、钟繇、皇甫嵩、张辽,加上新来的荀攸,准备开个高层核心小会议,议题核心就一个:募兵的人!从哪里搞!
刘协把刚刚拿到手的长安人口简牍递给几位大佬传阅。
“诸位爱卿,看看吧。”刘协语气沉重。
整个长安的人口满打满算,十万出头!青壮顶天了三万!
几位大佬轮流看完,脸色都不太好看。
皇甫嵩老爷子眉头拧成了疙瘩:“陛下,羽林卫羸弱,若去除老弱,恐怕不足三千之数,若要形成有效战力,至少需精兵数万人。可若强行征募,抽走数万余青壮…春耕秋收怎么办?届时粮草不继,民生凋零,怕是......”
张辽也沉声道:“皇甫将军所言极是。兵者,国之大事,然民以食为天。无粮,一切皆空。”
刘协两手一摊,把问题抛了回去:“所以,难题就在这儿。既要募兵保长安,又不能耽误春耕秋收。诸位都是朕的肱股,都说说,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
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钟繇摸着下巴,沉吟片刻,眼睛微微一亮:“陛下,诸位,繇有一议,或可解此燃眉之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
“可否…组建一特殊兵种?农忙时,分散于田亩,春耕秋收;农闲时,则集中操练,习战阵之法。所获钱粮官六民四,一切所需皆由朝廷补给,可称之为…‘屯田兵’?”钟繇缓缓说道,“如此,既不误农时,亦可积攒兵力,同时可以获得大量粮草,虽战力或不如常备精锐,但至少可充作守城、巡防之用,缓解兵力匮乏之急。”
荀攸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钟侍中所言,虽非万全之策,然确是当前局势下,兼顾农耕与兵备的可行之法。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不可!万万不可!”皇甫嵩老爷子立刻反对,“兵贵精不贵多!此等半农半兵之卒,训练时日短促,纪律散漫,如何能形成战力?恐怕敌军一至,便作鸟兽散!甚至可能携械投敌!此非强军之道,乃是取祸之道!”
张辽也面露难色:“未将亦认为此法欠妥。训练一支新军已属不易,此等屯田兵,恐…恐难当大任。”他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白:这搞出来的怕是民兵都算不上。
杨彪抚着长须,缓缓摇头,给出了另一个角度的反对意见:“老夫亦觉不妥。此并非强军之道。朝廷募兵,自有制度。此例一开,恐与民争利,亦乱了兵制根基。若各地效仿,则中央权威何在?”
好嘛,会议瞬间分成了两派。
钟繇、荀攸代表“务实派”:先解决有无问题,都快活不下去了,还要啥自行车!
皇甫嵩、张辽代表“质量派”:宁缺毋滥,菜鸡多了纯属送人头!
杨彪代表“制度派”:不符合规定,坏了祖制麻烦更大,与民争利!
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下。刘协听得一个头两个大,感觉脑子里仿佛有十个吕布在吵架。
他算是明白了,这皇帝真不是人当的,天天都在做选择题,而且都说自己有理,仿佛无论怎么选都是错误的,还特么都是送命题!
眼看争论不出结果,刘协一拍大腿(龙椅的扶手):“行了!别吵了!”
众人安静下来,看向小皇帝。
刘协深吸一口气,做出决断:“就依钟繇之议,先试办‘屯田兵’!非常时期,稳定当前局势最重要,先解决眼前危机,以后有了条件,再练精锐不迟!”
皇帝拍板,众人自然不再多言,只是皇甫嵩和张辽脸上依旧写满了担忧。
刘协正准备详细吩咐下去如何搞这个“屯田兵”,突然——
【滋…滋滋…检测到宿主意识活跃度提升…尝试链接外部能源…链接失败…启动宿主生物能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