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特福德训练赛的哨声刚落,李龙还没来得及跟凯登和塞塞庆祝,脑子里就响起了系统那熟悉的 “冰块音”:“检测到宿主获得队友阿利耶?塞塞、凯登?沃森认可,各 + 1 赞赏值;获得教练安迪?斯科特隐性认可,+2 赞赏值。当前赞赏值:6/100。”
李龙愣了愣,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 —— 这赞赏值跟超市攒积分换打折券似的,现在看着就像 “满 100 减 5” 的鸡肋券,可一想到未来能换技能、换属性,又觉得跟藏了颗糖似的,心里有点小期待。“等以后成了主力,球迷多了,说不定能批量攒赞赏值,到时候换个‘体能无限卡’,再也不用跑 15 分钟就喘得跟拉风箱似的。” 他心里偷偷琢磨,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连塞塞拍他肩膀都没反应过来。
回家的公交上,李龙盯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脑子里全是 “怎么跟家人说试训成功” 的画面。他那出租屋离爸妈家不远,坐两站公交就到,可这短短十分钟的路程,他却跟要去踢英甲决赛似的紧张 —— 倒不是怕妈妈凯蒂反对,毕竟妈妈从小就支持他踢球,连他小学踢野球摔破膝盖,妈妈都是一边抹药一边说 “下次跑快点别再摔了”;他怕的是爸爸李崇明,那老爷子跟伦敦的天气似的,一提到 “华裔踢足球” 就变脸,比裁判吹罚点球还坚决。
“吱呀” 一声,出租屋的门刚推开,一股浓郁的土豆炖牛肉香味就飘了过来 —— 这是妈妈凯蒂的拿手菜,每次李龙有重要事,妈妈都会炖这锅菜,说是 “吃了有劲儿,跟给足球充好气似的”。可香味刚钻进鼻子,李龙就看见爸爸李崇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攥着个茶杯,脸沉得跟伦敦连续一周的阴天似的,连茶几上的报纸都被他翻得皱巴巴的,活像刚被球员踩过的草皮。
“妈,我回来了。” 李龙赶紧换鞋,把运动包往门口的柜子上放,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点。
凯蒂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还沾着面粉,脸上的笑容跟刚出炉的司康饼似的甜:“龙,快洗手!牛肉刚炖好,再等十分钟就能吃了 —— 对了,今天试训怎么样?”
这话一出,客厅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李崇明放下茶杯,杯底磕在茶几上,发出 “当” 的一声,跟敲了下警钟似的。“还能怎么样?” 他没看李龙,声音冷得跟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牛奶,“上次在青训营被人赶出来的事儿忘了?就因为咱们是华裔,他们连三个月恢复期都不愿意等,现在又去凑什么热闹?”
李龙刚想开口,爷爷李炳诚就拄着拐杖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老爷子快 75 岁了,背有点驼,可精神头却足得很,拐杖头砸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响比英超裁判的终场哨还提神。“吃饭的时候别说这些,先让孩子吃饭。” 他慢悠悠地坐在主位上,两只手搭在拐杖上,眼神扫过全场,跟教练看训练似的,不怒自威。
这是个典型的中英混合家庭:爷爷李炳诚和奶奶是广东人,当年从香港来英国,在利物浦码头扛过货,后来开了家中餐馆,才算在英国扎下根;爸爸李崇明从小在英国长大,却没丢了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 “长幼有序”;妈妈凯蒂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性格像阳光一样开朗,却也知道在这种家庭里,爷爷的话才是 “最终判罚”。
李龙的长相也透着 “混合风”:脸型轮廓像妈妈,柔和得很;眉眼却随了爸爸,深邃有神,笑起来的时候左边脸颊还有个小酒窝 —— 上次在巴尼特试训,有个球迷还喊他 “酒窝华裔小子”,比 “小香蕉” 好听多了。
饭桌上,土豆炖牛肉冒着热气,可气氛却跟结了冰似的。凯蒂给李龙碗里夹了块最大的牛肉,眼神里满是鼓励,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她知道,这个家里,能说服李崇明的只有老爷子。
“龙,跟爷爷说说,今天试训怎么成功的?” 爷爷突然开口,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打破了沉默。
李龙赶紧放下筷子,把训练赛的事儿说了一遍 —— 从塞塞断球,到凯登助攻,再到自己帽子戏法,说得绘声绘色,连斯科特教练拍大腿的动作都学了出来。“爷爷,教练说我禁区里跑得跟‘狐狸’似的,还说要给我签合同呢!”
李崇明刚想反驳,爷爷就瞪了他一眼,那眼神跟裁判掏黄牌似的,让他把话又咽了回去。“我当年刚来英国的时候,” 爷爷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在码头扛麻袋,一袋比你现在踢的足球还重,一天下来,肩膀都肿得跟馒头似的,连口热汤都喝不上。那时候谁看好我们华裔?可我们不还是挺过来了?靠的就是一个‘闯’字。”
他顿了顿,看向李龙,眼神里满是坚定:“你爸担心你受委屈,我懂。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不能因为我们当年难,就不让你去试。你有一半英国血统,现在遇到点困难就缩回去,以前做的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李龙的足球之路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李龙的足球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