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仁远:“好了,申怀安,我念你是个才子,这才与你一谈。
如今大梁内忧外患,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目前休生养息最为重要,过于偏激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申怀安:“敢问相爷,您想休生养息,敌人会给你时间吗?
匈奴迟早会再次犯边。小民觉得不如趁此机会,先行削藩稳定内部,方可无患。”
上官仁远:“你说得轻巧,如今大梁一切稳定。
此时冒然削藩,大梁百姓会怎么看待朝廷。”
申怀安:“不就是削藩名不正言不顺吗。
如果能让藩王主动跳出来,那么公义就在朝廷,那时不就光明正大了吗?”
上官仁远:“你说得轻巧,你以为藩王都是傻子。
他们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各自安好,他们好暗地里发展势力。
一旦天下风云有变,他们才会跳出来。”
申怀安:“相爷,您放心,要不了多长时间,我会让藩王自己跳出来。
还请相爷回京后提前做好准备。此将回京路途遥远,祝相爷一路顺风,告辞。”
上官仁远:“等等,你把话说明白……”
还没等上官仁远说完,申怀安就已跳出车外。
他见飞鱼卫护卫车架的阵势,暗自感叹,不愧为飞鱼卫。
如此防御阵势,势均力敌之下,无人可以攻破。
他又看了看上官慕晴,嬉皮笑脸的上前调侃道:
“慕晴小姐今天很是漂亮,芳华照人,光彩夺目,实在是养眼。”
上官慕晴见申怀安如此露骨,生气道:
“申怀安,妄你还是一位才子,说话怎如此粗俗。”
申怀安:“见到漂亮的女子,总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小名申怀安祝慕晴小姐路途愉快,万事顺心。告辞。”
上官慕晴:“你……”
申怀安说完也不再理会,带着明镜和笃竹清源城行去。
此时车架内,上官仁远看着一脸通红的上官慕晴,开口道:
“怎么,申怀安惹你生气了?”
上官慕晴:“爹,那个申怀安就是一个地痞,我就不明白你为何这么看好他。”
上官仁远:“他再不好,也不能把你气成这样,我看你是看上他了。”
上官慕晴:“哎呀爹……,我是在和你说正经的,申怀安就是个大猪蹄子。”
上官仁远:“哈哈哈,慕晴,你长大了。”
上官慕晴:“爹,你怎么帮着外人说话。
申怀安一个不知礼数的乡野小民,就这么值您看重?”
上官仁远:“此子有雄才大略,而且智慧过人,只是太过激进。
假以时日必是大梁的中流砥柱,只是目前他的性子还需打磨。”
上官慕晴:“我倒时有些赞同申怀安的观点。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一味的求稳,反而越来越不稳。
还不如乘势而为,快刀斩乱麻,如此才能一致对外。”
上官仁远:“哦,你也这么认为?看来我真是老了。
慕晴啊,你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我。”
上官仁远说完对着车外的白虎道:“白虎,加紧赶路,速回京城。”
白虎:“属下领命,驾……”
……
此时申怀安已带着明镜和笃竹进到城里,出来四五天了,是该回去灵山酿酒了。
不过回家之前,先去看看酒铺,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然后可以再找沈清乾带点钱回去,这些钱关乎他以后的发展。
在经过清源府衙时,就见府衙门口就见一衣衫破烂的年轻人在此击鼓喊冤。
还有衙役阻拦此人击鼓:
“你爹的事朝廷已经定性,你喊冤也没用,速速离去,再有下次,定将不饶。”
鸣冤男子道:“我爹是冤枉的,请求见杨大人重新审理。”
衙役回道:“你爹已押往京城,不是清源府能管的。
你要喊冤就去京城,不要在这里胡闹了。”
鸣冤男子准备再去击鼓,被衙役拦回,并把他推倒在衙门口。
申怀安见后忙上前扶起男子,示意其不要再纠缠,男子这才作罢。
府衙旁边的小巷中,男子蹲在地上掩面小泣。
申怀安对着蹲地上的男子道:“这位公子,我看你打扮应是读书人。
怎么落魄成这样,有何冤屈不妨说来,说不定我可以帮到你。”
“多谢公子 ,在下童亮,乃天德书院学子。
家父童知俊,原是平阳县令,三月前含冤入狱,这才来府衙鸣冤。”
申怀安问道:“何故入狱?”
原来童亮原是天德书院学子,其学识虽然比不上顾倾言及阮天林书院二杰。
但也算是书院拔尖的学子了。
其父童知俊平阳县令,平阳县地处清源最西面,西临潼州,南接封州。
去年秋天,平阳逢水灾,眼看即将秋收的粮食被洪水冲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奈何朝廷战事繁重,没有多余粮食赈灾。
只有清源城凑集了一些,但杯水车薪,导致百姓饿死无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梁好声音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梁好声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