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听到右相如此说,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道:
“匈奴使者已离京多日,我让你早日回京商议要事,你一直躲着。
今天为了一个草民来见我,在你心里他比我重要?”长公主对帘外的上官仕远说道。
“关于匈奴一事,得到长公主的传话,我已书信告之,各项准备也在抓紧。
再说离京已久,家里事情还需料理,故……”
“避而不战,这就是你的回话?年纪大了反而一点血性都没有了。
还不如申怀安一个乡野小子有胆量。”上官仕远话还未说完,长公主就打断了他的话。
“长公主,目前百姓疾苦,而且粮草不足,不利于出兵……”
“一要出兵你就说百姓疾苦,我听够了……”长公主的怒气又上来了。
她看着帘外上官仁远,见他背已微驼,低头不回。
这么多年他独自一人撑着国库,也真有些难为他了,自己不忍心再骂他了。
“好了,不提这些事了。今天大年夜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年纪大了,不要操劳过度,还是要保重身体。
至于这个申怀安,确实是个才子,你放心,他目前还涉足未深。
而且身在朝局之外,不会有事的。”夏如霜说完挥了挥手,上官仁远行礼拜别。
上官仁远走后,夏如霜看着桌上申怀安的诗词。
一边感叹着此子的才华,一边看着手中的飞鸽传书。
这个申怀安,什么时候出现的,而且一问世就一鸣惊人,难道高人都隐在民间?
过了一会,一只信鸽从长公主府飞向夜空。
……
此时远在清源的梅春院也烟花齐放,灯火齐鸣,秦宛儿望着窗外的烟花。
心想这个时候申怀安一定是在吃团圆饭吧。
自腊月十八他来过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了,那首他写的曲谱还在,他的歌声也还一直都在。
除了那几只信鸽,这个除夕注定是我一个人度过了。
如果猜得没错,这两天应该会有鸽子飞回来吧。
而这时远在京城的上官慕晴,也在想着申怀安。
自清源一别已有十多天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新的诗或是新的歌曲呢?
不行,我得给他写信,有了新的诗句一定要先让我知道。
……
昭历十六年正月初八。
平阳县灵山村,今天是酒窖动工的日子。
在申云帆的带领下,村中青壮及附近的工匠都到了现场,热火朝天的开始动工。
申怀安给的工钱很高,所以工匠的热情也很高。
酒窖和房屋的规划、建设和分工,都是申怀安年前都计划好的。
他只是将这些说与他的父亲,一切按计划来就行了。
除了建房屋,申怀安还在城里请了铁匠、工匠、石匠等来到灵山,看来是有大动作了。
但此时他并没有在村里,他带着明镜、笃竹、孟青等。
还有从平阳山上带来的五名土匪兄弟,在后山腰处搭起了几个简易的木屋。
经过上次父亲被绑的事情后,申怀安知道,自己以后涉及的行业会越来越多,而灵山的名气会越来越大。
守卫灵山必须要靠一支队伍才行,他打算对平阳的土匪进行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和他的家人,当然还有他今后的产业。
……
“申公子,律回春渐,新元肇启,烟火照夜白。清源一别已有半月有余……”
这是京城上官慕晴写给申怀安的信。
信中除了赞美他的诗词外,还提到马上就是上元节了,想申怀安写一首诗,以供拜读。
看到上官慕晴的信,申怀安也不知所措,离别时只是信口一提,没想到她主动写信过来了。
如今大地回春,灵山的建设势头正旺,申怀安有些开心,立即给上官慕晴回了信。
信里还有一首诗,是关于上元节的诗。
清源灵山村,申怀安正带着一群少年在西陵山中穿越。
他恶魔般的训练着这些散兵游勇,包括二当家的于海辰。
他要将这些人训练成一支强悍的队伍。
这可都是好苗子啊,大当家的虽然带着这些人上了山寨。
可还是关心和心疼这些人,并没有强制训练他们。
只是让他们熟悉山中地形,反而造就了他们在山地如履平地的本领。
对于申怀安来说,这些人就是一张张美丽的白纸,就等他来描绘了。
“大口吃,一盏茶内,如果不吃完,一百个俯卧撑。”
申怀安对着一个青壮吼道,他叫马鹏成,从平阳来的。
此时他的手里拿着一块生猪肉,嘴里还在生嚼着。
“还有你,孟青,你在干什么 ,谁让你起来的,继续撑着。”
说完申怀安上去就给了孟青一鞭子。
这时二当家于海辰卸下身上的石块怒吼道:“申怀安,你小子太霸道了。
不要以为你当天胜了我就可以如此折磨我。老子不干了,妈的,太恶毒了。”
申怀安也不惯着他,上前就是一鞭子吼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梁好声音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梁好声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