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质疑道:“王大人一介文人,懂什么军事?”
王守仁不卑不亢:“守仁虽不才,但也知‘知行合一’之理。前次街亭之战,守仁也曾上阵杀敌。”
诸葛亮适时介入:“伯安所言有理。北伐大业,宜速不宜迟。”他转向刘禅,“陛下,臣请即日开始准备第二次北伐。”
刘禅立即准奏:“一切依相父所言。”
会后,诸葛亮与王守仁在园中散步。时值正月,园中梅花盛开,暗香浮动。
“伯安,留你在成都,实乃无奈之举。”诸葛亮坦言,“朝中反对声音不绝,需要有人稳住大局。你文武全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守仁道:“丞相放心,守仁必当竭尽全力。开设书院之事,已在筹备中。让农家子弟入学,确实可以培养更多人才。”
“不仅如此。”诸葛亮意味深长地说,“我要你传播的心学,其‘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正是改革的理论基础。将来无论我在与不在,这些思想都能继续推动大汉前进。”
王守仁震惊:“丞相何出此言?”
诸葛亮遥望北方:“战场凶险,谁又能保证每次都能平安归来?必须为大汉留下火种。”
数日后,王守仁的“阳明书院”正式开学。开学典礼上,蜀中大儒纷纷前来“踢馆”。
“王大人所谓‘心即理’,莫非是要否定圣人之教?”老儒周群质问道。
王守仁从容应对:“圣人之道,本在心中。譬如丞相北伐,既明兴复汉室之理,便身体力行,此即知行合一。若只知不行,与不知何异?”
辩论持续了整整一天,王守仁妙语连珠,既尊重传统,又阐释新思,最终赢得了在场士子的敬佩。远处阁楼上,诸葛亮默默观察着这一切。
与此同时,诸葛亮视察宋应星改良的织布机。当看到更加精美的蜀锦以更快的速度产出时,他灵机一动:“如此精美的蜀锦,何不用来换取江东甚至魏国的粮食?”
他立即召来邓芝:“你准备出使江东,与孙权商议以布换粮。告诉他,蜀锦换取东吴稻米,互利共赢。此外...”诸葛亮压低声音,“密切注意东吴政局动向,特别是陆逊,必要时可争取为我北伐助力,迫使魏国两线作战。”
喜欢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