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诸葛亮更是百年难遇的奇才,用兵如神,且深得民心。
司马懿若有所思:看来要破诸葛亮,还需从其用兵习惯及处世之道入手。
半月后,辽东叛乱平定。
司马懿采纳白毅建议,筑京观以震慑四方。
望着堆积如山的敌军尸体,司马懿对田豫道:此战虽胜,然天下大势,尚未可知,还望将军多多关注北方鲜卑动向。
而在江东山越地前线吴军大帐中,孙权正热情接待梅长苏。
见这位江左梅郎风姿绝代,谈吐不凡,孙权喜形于色:朕得先生,如昔日刘玄德获卧龙凤雏也!不知先生对平定山越有何高见?
梅长苏轻咳一声,从容献策:山越之乱,根在民生。可采取剿抚并用之策:一面派精兵清剿顽固势力,一面开设市集,允许山越以山货换取粮食布匹。同时选拔山越俊才入仕,如此不过三年,山越可定。
孙权大喜过望,立即采纳此策,并命陆逊全力配合梅长苏。
不日返回建业,又命孙登主持山越大局。
就在各方势力纷纷展现实力之际,一封来自终南山的拜帖送到了诸葛亮手中。上面只有寥寥数字:汉室遗民刘基,求见武乡侯。
诸葛亮立即整衣出迎。只见一位青衫文士立于营门,容貌清癯,目光如电。二人相见,犹如故人重逢。
先生远来辛苦。诸葛亮执手相迎。
刘基含笑还礼:久闻武乡侯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当夜,两位跨越时空的智者在灯下谈天说地,烛火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帐壁之上,恍若两位巨人在执子对弈。
帐中诸葛亮亲自为刘基斟茶,开口道:“如今汉室倾颓,天下三分,强魏踞北,虎视眈眈。亮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忧叹,唯恐力有不逮,辜负先帝之望。敢问先生,如何看待当今时局?汉室复兴,路在何方?”他的语气诚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沉重。
刘基双手接过茶盏,并未立即回答,而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似能穿透帐壁,望见星辰运转。
片刻后,他缓声道:“丞相过谦了。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以定南中;后二出祁山,收复雍凉,使曹魏不敢南下牧马。此等鞠躬尽瘁之心,鬼神可鉴。基虽山野之人,亦深感佩服。”
他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划动:“至于时局,基观之,如观星象。曹魏势大,然其弊在内部。司马懿善隐忍,朱温反复无常,必为曹魏宗室猜忌,此谓‘强枝弱干’。”
“江东孙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且山越牵制,难有作为。此正是我用武之时。”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刘基甫一到来,竟对各方矛盾洞若观火,言简意赅,直指要害。
他追问道:“先生所言极是。然我军北伐,常困于粮草转运,关中残破,难以久持。如之奈何?”
刘基微微一笑,成竹在胸:“此易尔。其一,可在前线实行屯田,以战养战,令韩世忠、秦琼等将轮流戍守垦殖。”
“其二,改良运具,开辟水道,或效秦时直道之法,提高转运效率。”
“其三,亦是关键,”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诸葛亮,“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密联辽东公孙氏残部乃至鲜卑慕容部,使其袭扰魏国后方。魏国东西受敌,首尾难顾,则我军压力自减。此乃‘围魏救赵’之策,亦可称为‘驱虎吞狼’。”
一席话,令诸葛亮抚掌赞叹:“伯温先生真乃王佐之才!寥寥数语,便如拨云见日。亮之所虑,先生已有破解之道。若得先生相助,何愁汉室不兴!”
次日清晨,远方的战报也陆续传来:魏延已兵临北地郡城下,姜维与得到曹真、王双增援的孙礼在新平郡形成对峙,叶白夔则连克扶风数县,但夏侯楙、夏侯霸的援军也已逼近。
喜欢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