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暮色如墨的笼罩下,平阳城的轮廓宛如一幅古老而凝重的水墨画,被夜色浸染得愈发深沉。方勋静静地伫立在宗庙门前,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朱漆大门上那斑驳的铜钉。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圭,那温润的触感仿佛能传递来祖先的力量与期许。今日,是祭祀先祖的重大日子,整个平阳城仿佛被一层肃穆的纱幕所笼罩,已然斋戒三日。就连平日里喧闹的市井小贩,此刻也都噤若寒蝉,不敢高声叫卖,生怕哪怕一丝声响,都会惊扰了这份庄重肃穆的氛围。
“世子,时辰到了。”老仆苍松那带着岁月沉淀的沙哑声音,在方勋身后轻轻响起。放勋微微颔首示意,抬手仔细地整了整身上那件玄色祭服,而后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缓缓踏入宗庙。宗庙内,烛火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影在墙上跳跃,列祖列宗的画像投下悠长而神秘的影子,仿佛正以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这位年仅弱冠的世子,审视着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丝心意。
祭祀仪式犹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繁复而冗长,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对先祖深深的敬意与尊崇。方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每一次虔诚的跪拜,每一回庄重的上香,他都严格遵循古礼,一丝不苟。他的额头轻轻触碰到冰凉的青砖,心中默默默念着对先祖的无尽敬意。这一切,都源于父亲临终前对他的谆谆教诲:“肃敬承上曰钦,对待先祖、对待天道,容不得半点疏忽。”这句话,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在他心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平阳城,地处中原腹地,虽侥幸未遭受战乱的荼毒,但却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眼下,最让放勋忧心忡忡的,便是连年肆虐的干旱。放勋清晰地记得,就在昨日,他巡察农田时所目睹的那番景象。枯黄的禾苗在风中无助地摇曳,宛如垂暮老者稀疏的白发,在烈日的炙烤下显得如此脆弱与绝望。农夫们纷纷跪在田埂上,双手合十,仰望着苍穹,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上苍能降下甘霖。他们那充满绝望与无助的眼神,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了方勋的心。
祭祀仪式圆满结束后,放勋并未如往常般返回世子府,而是径直匆匆赶往书房。书房的案头上,已然堆满了来自各地呈报的灾情奏折。那一行行潦草的字迹,仿佛是受灾百姓无声的哭诉,透露出焦灼与无奈的情绪。放勋轻轻地摊开地图,目光如鹰隼般紧锁在平阳城外的洛水之上。他的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如果能够成功引洛水灌溉农田,或许就能解了平阳城当下的燃眉之急。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实际操作起来谈何容易?
“世子,大祭司求见。”苍松的通报声,如同一道划破寂静的闪电,打断了方勋的沉思。方勋听闻,连忙起身,快步前去相迎。大祭司已年逾古稀,一头白发如雪,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目光却依旧如炬,透着智慧与深邃。此刻,他手中正捧着一卷泛黄的古籍,神情格外凝重。
“世子,老夫近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潜心查阅,竟发现先祖曾留有引洛水之法。”大祭司一边缓缓展开古籍,一边说道。那古籍上的字迹,在烛光的映照下,仿佛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但此法需以诚心感天,方能奏效。”大祭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远古的时光中传来。
方勋的眼睛在听到大祭司的话后,突然像被点亮了一般,闪过一丝惊喜的光亮。那丝光亮如同在黑暗中苦苦寻觅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给了他希望和勇气。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有些颤抖,急切地说道:“还请大祭司详细指教!”似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细节。
大祭司感受到了放勋的迫切,他微微一笑,然后缓缓地伸出手指,指向那本古老的典籍上的一幅图画。
随着大祭司的动作,放勋的目光也紧跟着落在了那幅图画上。只见图中画着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阵法,阵中有一个祭坛,祭坛上摆放着玉圭,周围环绕着三牲五谷。
大祭司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他开始详细地讲解这个阵法:“此乃‘天枢引水阵’,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阵法。要施展此阵,需在洛水的源头设坛,以玉圭为引导,再配以三牲五谷,作为祭品献给上天。而最重要的是,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德行高洁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降下甘霖。”
放勋听闻此言,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洛水源头。次日清晨,晨曦微露,天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放勋便带着一众忠心耿耿的随从,毅然踏上了这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程。山路崎岖蜿蜒,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他们面前。道路两旁荆棘丛生,怪石嶙峋,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艰辛。然而,方勋却毫无怨言,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他深知,身为世子,自己肩负着平阳城万千百姓的福祉与希望,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容不得他有半点退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虞朝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虞朝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