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旧教学楼秘密基地的窗户敞开着,桂花香随着微风飘进教室,落在铺着浅蓝桌布的长桌上。桌上摊着几张泛黄的稿纸,最上方写着 “扶苏诗社章程(草案二稿)”,旁边散落着铅笔、荧光笔和几本翻开的《诗经》—— 诗社的六人小组围坐在此,正为章程的最终定稿展开热烈讨论。阳光透过窗棂,在稿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也为每个人的脸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之前咱们确定了章程的核心框架,包括成员权利义务、活动体系、经费管理,但总觉得少了点‘扶苏诗社’的特色。” 宋子充推了推眼镜,指尖轻轻点在 “成员职责分配” 那栏,“现在写的‘按兴趣自愿报名’太普通了,很多社团都是这么定的,咱们能不能加点有趣的设计,让职责分配也能和《诗经》文化结合起来?”
他的话刚落,苏松立刻眼前一亮,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画着涂鸦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我早就琢磨过这个问题!之前整理《诗经》资料时,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意象,比如‘荇菜’象征采集与整理,‘桃枝’象征活力与组织,‘芦苇’象征安静与创作。咱们不如加入‘趣味测试’环节,通过解《诗经》谜题的形式,确定成员的职责分配,既有趣又贴合主题。”
说着,他把笔记本推到桌中央,上面画着三个简易谜题:第一题是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猜一诗社职责”,答案标注 “资料整理员”;第二题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猜一诗社职责”,答案是 “活动组织者”;第三题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猜一诗社职责”,对应 “创作与分享专员”。“新成员加入时,不用纠结选什么职责,先解这组谜题,根据答案推荐适合的岗位;老成员如果想换职责,也可以重新答题,增加新鲜感。”
“这个主意太妙了!” 贺花忍不住拍手,“之前我还担心新成员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现在用谜题的方式,既好玩又能引导他们找到定位。比如喜欢动手整理的人,大概率会解出‘资料整理员’,喜欢热闹、擅长组织的人,容易对应‘活动组织者’,一举两得。”
宋子都凑过去看笔记本,指着谜题笑道:“还可以加个进阶版!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猜一职责’,答案是‘社团联络员’,负责和其他社团或学校对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对应‘后勤保障员’,负责准备活动物资。这样职责覆盖更全面,谜题也更有挑战性。”
苏松立刻拿起铅笔补充,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进阶版谜题可以放在章程的‘特色环节’里,让职责分配变成一场小游戏,而不是严肃的‘任务分配’。”
就在大家为 “趣味测试” 兴奋时,白墨轻轻翻开《诗经》,指尖停在《小雅?鹿鸣》的篇目上:“除了职责分配,活动环节也可以加些趣味设计,体现咱们诗社的独特性。比如在每一期主题活动中,加入‘随机抽取诗作者’的环节 —— 提前把《诗经》里的作者(或匿名篇目)写在纸条上,活动开始前让大家随机抽取,抽到的人要分享对该作者(或篇目)的理解,或者以其风格创作一句短诗。”
她抬头看向众人,眼神里满是期待:“比如抽到《关雎》,可以分享对‘君子好逑’的现代解读;抽到《蒹葭》,可以试着写一句‘蒹葭’风格的短句。这样既能强迫大家接触不同篇目,又能增加互动性,避免每次都是固定几个人分享,其他人只当听众。”
尤龙立刻点头:“这个环节能打破‘熟人圈’!之前灯会的时候,就有新成员说‘不敢发言,怕说错’,随机抽取的方式能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而且不用提前准备,反而能说出最真实的想法。比如抽到不熟悉的篇目,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反而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还能加个‘彩蛋’!” 林晓补充道,“如果抽到‘神秘作者’,就由抽中的人自己创作一首诗,大家一起点评,最后投票选出‘本期最佳创作’,奖励一张《诗经》主题书签或小香囊。这样既能鼓励创作,又能让活动更有仪式感。”
白墨笑着在章程草案上做标记:“把‘随机抽诗作者’和‘彩蛋环节’写进‘活动特色’里,让每一期活动都有新鲜感,避免模式化。”
讨论渐渐深入,尤龙忽然想起之前宋子充提到的社团经验,转头看向他:“咱们之前聊到借鉴其他社团的经验,现在可以结合《诗经》文化内涵细化一下。比如我之前待过的书法社,有‘师徒制’,咱们可以改成‘《诗经》伙伴制’—— 让新老成员两两配对,老成员带新成员解读《诗经》,新成员则可以分享现代视角的理解,比如用流行歌曲对比《诗经》里的情感,让‘传承’变成双向的‘交流’。”
宋子充推了推眼镜,在笔记本上记录:“‘《诗经》伙伴制’可以放在‘成员互助’部分,和书法社的‘师徒制’相比,更强调平等交流,而不是‘单向指导’。比如老成员教新成员解读‘风、雅、颂’的区别,新成员可以教老成员用手机 APP 制作《诗经》手账,这样传统与现代结合,更符合咱们‘融传统于今’的宗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墨中有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