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后,尤龙没有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而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入职了一家本地的文化传播公司,负责协助策划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得知他在诗社研究《诗经》,还参与过文化展筹备,特意将 “《诗经》主题活动板块” 的辅助工作交给了他。尤龙原本以为自己能轻松胜任,可真正上手后才发现,工作中的文化要求与学校里的理论学习有着天壤之别,那些曾让他引以为傲的《诗经》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竟显得如此薄弱。
入职第一天,尤龙就遇到了难题。他需要协助整理 “《诗经》与传统民俗” 的活动资料,其中有一项是筛选与 “婚恋” 相关的诗句,用于情人节主题活动策划。他凭着记忆写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等常见诗句,可当负责人询问 “这些诗句分别出自《诗经》的哪一篇,背后对应的民俗场景是什么” 时,他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死生契阔’出自《邶风?击鼓》,原本是描写战士之间的约定,后来才被引申为爱情誓言,这个文化背景要是搞错了,活动策划会出大问题。” 负责人的话让尤龙脸颊发烫,手里的笔也变得沉重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困境接连出现。有一次,公司要设计 “《诗经》成语闯关” 互动游戏,需要标注每个成语的出处与含义。尤龙在整理 “如切如磋” 时,只记得与玉的加工有关,却忘了具体出自《卫风?淇奥》,更不清楚诗句原本是赞美君子的修养;在核对 “投桃报李” 的典故时,又混淆了《大雅?抑》与《卫风?木瓜》的篇章,导致资料审核时被打回修改。看着同事们熟练地引用诗句、讲解文化背景,尤龙既着急又愧疚,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要对着电脑里的错误记录发呆很久。
“原以为在诗社学的知识够用了,没想到工作里需要这么细致的文化储备。” 周五晚上,尤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卸下背包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诗社的微信群。看着群里苏松分享的《高三?人物志》更新、白墨讨论的《诗经》批注,他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敲下一段文字:“大家最近还好吗?我最近在工作里遇到了麻烦,负责的《诗经》主题活动板块总是出错。比如记不住诗句的具体出处,搞混成语的文化背景,每次被负责人指出错误时都特别尴尬。这份工作的文化内涵让我感到压力,尤其是那些与《诗经》相关的题目,我常常会因为记不住细节而犯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消息发送后,尤龙盯着屏幕,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他怕大家觉得自己没用,也怕给诗社添麻烦。可没过几分钟,苏松的消息就弹了出来:“尤龙,别着急!我们刚开始接触实际应用时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我之前写乡土小诗时,也总记错家乡民俗的细节,后来每天花半小时整理笔记才慢慢好起来。你可以试试利用晚上时间,把工作中常用的《诗经》诗句、成语分类整理成表格,标注清楚出处、含义和应用场景,方便随时翻看。比如把‘婚恋类’‘君子修养类’‘民俗类’分开,这样下次遇到类似需求就能快速找到对应内容了。”
紧接着,白墨也发来消息,还附带了一份自己整理的《诗经》复习清单:“尤龙,我特别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之前做《诗经》批注时,也总记混‘风、雅、颂’的篇章分类,后来总结了几个小技巧,你可以试试。比如用‘联想记忆法’,把诗句和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像‘蒹葭苍苍’就联想芦苇荡的画面,顺便记住出自《秦风》;还有‘高频考点法’,把工作中常遇到的诗句标红,重点记忆。我把这份复习清单发给你,里面有常见成语、易错篇章的总结,你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调整补充。另外,推荐你读《诗经译注》,里面对诗句的文化背景讲解得特别详细,适合碎片化阅读,睡前看几页也能积累知识。”
贺花也发来鼓励的消息:“尤龙,别灰心!你能在工作中用到《诗经》知识,本身就很厉害啦!犯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从错误里学习。下次遇到不确定的内容,也可以随时在群里问我们呀,我们一起帮你核对。对了,我最近在设计《诗经》主题文创,如果你工作中需要创意灵感,比如活动周边的设计,也可以跟我说说,说不定能帮上忙呢!”
宋子充则从实用角度提出建议:“尤龙,你可以建立一个‘工作错题本’,把每次出错的内容记录下来,分析错误原因,比如是‘出处记忆错误’还是‘文化背景不了解’,然后针对性地补充学习。每天花 15 分钟复习错题本,坚持一周就能看到效果。如果工作中遇到需要分析文化内涵的任务,也可以把你的思路跟我们分享,我们一起讨论完善,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加深对《诗经》的理解。”
宋子都虽然平时爱搞怪,但这次也格外认真:“尤龙,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已经很棒了,能在高三这么忙的时候兼顾工作和学习。要是觉得累了,就跟我们吐槽吐槽,我们陪你一起加油!下次公司有《诗经》主题活动,要是需要人手帮忙布置,或者设计宣传海报,我也可以去帮忙,就当是实践学习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墨中有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