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避雨的经历,如同一个无形的分水岭,将宋卫国和李素娟之间那堵厚厚的冰墙彻底冲垮。
归家后的日子,虽然依旧清贫,忙碌,但小院里的空气却焕然一新。
李素娟的脸上,那常年不化的冰霜终于消融,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眉宇间舒展了许多,干活时偶尔会哼起不成调的小曲,是孩子们从未听过的。
她会默默地将宋卫国磨破的衣肘缝补得更加结实,会在做饭时,下意识地将稠一些的粥舀到他的碗里,甚至会在他清晨擦拭那杆56半时,不再别过脸去,而是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眼神里是复杂的,但绝不再是纯粹的恐惧。
宋卫国将这一切变化看在眼里,心中那份重如泰山的责任感里,悄然掺入了丝丝缕缕的暖意。
他进山更勤,但也更加谨慎。
猎枪在手,让他有资本挑战更大的猎物,但熊迹的警示和家庭的牵挂,让他摒弃了冒进,狩猎变得更加有规划、有取舍。
他不再仅仅追求数量,更注重猎物的价值和安全性。打到肥美的狍子或獐子,除了自家改善伙食,大部分都拿到公社换了实实在在的粮食、布匹和零用钱。家里的米缸,第一次有了见底的压力,而非绝望的空荡。
转眼间,中秋将至。这是团圆的日子,也是检验一年收成的时刻。屯子里家家户户开始弥漫着过节的气氛,虽然物质依旧匮乏,但人们脸上多少有了些期盼。
宋卫国提前几天就开始了准备。他进山不再以大型猎物为主,而是专门去打了几只肥硕的野鸡和兔子,又用细网在河里捞了些鲜鱼。他甚至冒险掏了一窝野蜂,弄到一小罐珍贵的野蜂蜜。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即将到来的夜晚。
中秋节当天,宋卫国罕见地没有进山。他亲自动手,将野鸡野兔收拾干净,和着山上采来的蘑菇炖了满满一大锅,香气扑鼻。鱼用油煎得金黄,虽然费油,但他毫不吝啬。李素娟则用新换的白面,掺和着玉米面,包了猪肉野葱馅的饺子(猪肉是之前腌制野猪剩下的),一个个饺子胖嘟嘟的,下了锅如同小白鹅般翻滚。
疏影和清浅带着妹妹们,将小小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宋卫国甚至找来几张红纸,笨拙地剪了几个歪歪扭扭的“福”字,贴在门窗上。虽然简陋,却透着一股用心经营的生机。
傍晚,圆月东升,清辉洒满小院。破旧的木桌上,摆满了平日里不敢想象的菜肴:大盆的野鸡炖蘑菇、金黄的煎鱼、油汪汪的饺子,还有一小碟珍贵的野蜂蜜,用来蘸窝头吃。几个孩子围在桌边,眼睛瞪得溜圆,不住地咽着口水,小脸上洋溢着过节才有的兴奋和幸福。
宋卫国拿出一个小酒壶,里面是兑了水的散装白酒,给自己倒了一小杯。他看了看李素娟,犹豫了一下,也给她面前的碗里倒了一点点:“今天过节,你也喝点,暖暖身子。”
李素娟愣了一下,看着碗里清澈的液体,脸上飞起两抹红晕,没有拒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吃饭吧。”宋卫国端起酒杯,声音比平时温和了许多。
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得到允许后,立刻欢呼着伸出了筷子。一时间,桌上只剩下咀嚼声和满足的叹息。野鸡的鲜美、蘑菇的滑嫩、鱼肉的焦香、饺子的实在,混合成一种名为“幸福”的滋味,充盈着每个人的味蕾,也温暖着这个曾经冰冷的小屋。
宋卫国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看着李素娟小口抿着酒水、嘴角微微上扬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这是他重生回来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这个家,第一次真正有了“团圆”的味道。虽然依旧家徒四壁,但希望和温暖,已经在这里扎根。
李素娟夹起一个最大的饺子,犹豫了一下,没有放进自己碗里,也没有给眼巴巴望着的小女儿,而是轻轻放到了宋卫国的碗里,低声道:“你……多吃点,辛苦。”
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宋卫国的手顿住了。他抬起头,看向李素娟。她也正看着他,眼神里没有了躲闪,只有一丝羞涩和真切的关怀。灯光下,她因少许酒意而泛红的脸颊,竟有了一种动人的光彩。
宋卫国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触动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夹起那个饺子,整个放进嘴里,用力地咀嚼着,仿佛在品尝着某种无上的珍馐。然后,他端起酒杯,对着李素娟,郑重地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疏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悄悄碰了碰旁边的清浅,两个小女孩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奇和一丝懵懂的喜悦。最小的念娣(嫣然)吃得满嘴是油,含糊不清地喊道:“爸……妈……饺子香!”
这一声稚嫩的呼唤,像是一个信号。
疏影(招娣)深吸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巨大的勇气,抬起头,看着宋卫国,声音清晰而响亮地叫了一声:“爸!饺子真好吃!”
这一声“爸”,叫得无比自然,充满了依赖和亲近,再无丝毫芥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