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
兴安岭深处的小屯子,早早地就笼罩在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庄重而又隐隐带着欢庆的气氛中。年终祭山神,是屯子里沿袭了不知多少代的老规矩,是比过年还要严肃隆重的大事。感谢山神爷过去一年的赏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狩猎丰收、人畜平安。
往年,这祭山神的主角,多半是屯长李老汉和几位年高德劭的老猎人,比如刘老栓。祭台上供奉的,也多是各家凑出来的寻常猎物,一只鸡,一只兔,或者几斤猪肉,心意到了即可。
但今年,一切都不同了。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投向屯子东头那户曾经最不起眼的人家——宋卫国家。
这一年,宋卫国的变化和崛起,如同沉寂山林中一声炸雷,震撼了所有人。从最初的混不吝“宋混子”,到独斗野猪、智擒紫貂、勇退豺狼、夜战狼群……他的本事,他的胆魄,他对家庭的担当,早已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刻进了每个屯民的心里。尤其是前几天那场惊心动魄的狼群夜袭,他凭借一杆步枪独守屯口,毙狼退敌,更是将他的威望推到了顶点。
祭山神,需要一份最能表达诚意的“头祭”。这份头祭,非他莫属。
一大早,屯长李老汉就带着几位屯老,亲自来到了宋卫国家。小小的院落,此刻在众人眼中,却仿佛带着某种光环。
“卫国啊,”李老汉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恳切,“今年这祭山神,咱们屯子里商量了,想请你来做这主祭人。这‘头祭’的贡品,也得劳你费心,挑个最体面的。你看……”
宋卫国正在院子里擦拭他那杆立下赫赫战功的56半,闻言动作顿了顿。他对于这种虚名并不看重,但他明白这其中的象征意义。这是屯子对他身份的彻底认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更意味着,他的家人将因此受到全屯的尊重和庇护。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将目光投向正在灶房门口和李素娟一起准备过小年吃食的疏影、清浅她们。孩子们穿着虽然不算崭新但厚实干净的棉衣,小脸红润,眼神明亮,正偷偷看着这边。
李素娟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望了过来,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声的支持。
宋卫国收回目光,看向李老汉和几位眼神殷切的屯老,缓缓点了点头:“行。”
一个字,干脆利落,却重若千钧。
李老汉等人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宋卫国转身进了屋,从房梁上取下了他储备的猎物中,最大、最完整、也最具分量的一件——那副完整的、角叉狰狞的巨大马鹿头连带着那张处理好的、毛色光亮的鹿皮。这是他秋末时猎到的那头壮年雄鹿,一直舍不得吃,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此刻正好派上最大用场。
当宋卫国扛着那巨大的、象征着力量与丰饶的鹿头,走出家门时,等候在外的屯民们发出了一阵低低的惊叹。那鹿角如冠,鹿眼仿佛还残留着山林的野性,整个贡品充满了原始而震撼的美感。
“好!好啊!”李老汉激动地捻着胡须,“这才是配得上山神爷的贡品!”
祭山神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朝着屯子后山那座常年香火不断的山神庙。宋卫国扛着鹿头走在最前面,身形挺拔,步伐沉稳。李老汉和几位屯老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几乎全屯的男女老少。
李素娟带着七个女儿,走在人群中较为靠前的位置。这是她们第一次,不是因为被指指点点,而是因为被尊重和羡慕,走在这样的场合。疏影紧紧拉着母亲的手,清浅和其他几个小的则好奇地东张西望,小脸上洋溢着懵懂的自豪。她们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不再是过去的鄙夷和怜悯,而是带着善意的笑容和隐隐的敬意。
王翠花和宋卫民一家,也混在人群里,但位置靠后许多。王翠花看着被众人簇拥着走在最前面的宋卫国,又看看跟在李素娟身边那几个穿着整齐、脸色红润的“赔钱货”,只觉得胸口堵得厉害,像是压了块大石头,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她嘴里不干不净地低声咒骂着:“呸!显摆什么!山神爷收了你的贡,不定是福是祸呢!”
宋卫民则低着头,眼神阴鸷,不敢去看宋卫国的背影,更不敢接触周围人那些若有若无扫过他们的、带着鄙夷的目光。他感觉自己像个小丑,所有的算计和嫉妒,在绝对的实力和威望面前,都显得那么可笑和不堪一击。
山神庙前,积雪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简陋但庄重的石砌庙堂前,摆上了长长的供桌。
仪式由李老汉主持,但核心环节,则交给了宋卫国。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宋卫国神情肃穆,将那沉重的鹿头恭敬地摆放在供桌最中央的位置。鹿头高昂,鹿角指向天空,仿佛仍在聆听山林的呼吸。
然后,他接过李老汉递过来的三炷粗大的香,就着长明灯点燃,双手持香,高举过头顶,对着那象征着山林之灵的神庙,深深三鞠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