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吕布走后,李虺危机感日重,当务之急便是打造典韦与吕布的兵器,尤以典韦的双刃斧为要,吕布的方天画戟次之。他寻来张顺,先做了个陶轮,用以制作坩埚。坩埚要做的足够大,需容得下百十斤铁料,待生铁熔化后,尚要掺入熟铁。待熟铁融于铁水,再投入石灰,以分离硅酸盐杂质,提高纯度。
山阳县带回的粘土,既作坩埚,亦制陶范模具。此时四人分工,效率远胜往昔。郭靖木讷少言,却手脚麻利,令行禁止。典韦新得黄骠马,只盼着双刃斧造成,干劲十足。叶雄与李虺从旁协助,不过三日,坩埚与模具皆已备妥。
诸事齐备,李虺也入乡随俗,请戏志才择了个黄道吉日,焚香祷告一番,便宣布开工。叶雄早对那脚踏式鼓风机心痒,此刻抢着蹬踏,鼓风机 “嗡嗡” 作响,带动叶片将空气出入炉膛,顿时火焰“呼呼”上蹿。李虺不断添煤,叶雄蹬得愈急,火势愈加旺盛,煤炭渐次燃得通红。
李虺将无柄大斧砸碎,将碎块置入坩埚,细碎在下,大块在上。再与典韦以铁钳夹坩埚送入炉膛之中,四人轮换蹬踏板,风助火势,炉温骤升。只半日功夫,坩埚中铁料大半熔为通红液体,唯余少许大块仍顽固不化。李虺取熟铁条小心搅动,使未熔者与铁水充分接触,不多时李虺亦被炉温烤至通身大汗,未熔的铁块也尽数熔化。
随后李虺又撒了几把石灰,铁水瞬间翻腾,迸出红亮火焰。趁着铁水翻腾,李虺以铁条搅动。少时,待火焰消弭,表面凝结一层通红焦块,这些便是硅酸盐类杂质,分离之后,便可得质地上乘好钢。
李虺与典韦夹出通红坩埚,置于铺沙之地,缓缓倾斜。叶雄与郭靖以熟铁条小心拨去表面杂质,随后投入数根熟铁条与半柄精钢宝刀,四人各持铁条搅拌,使新料渐融于铁水,一锅钢水遂成,之后便可倒模。
倒模之事,仍由李虺与典韦操持。二人经打造金刚杵一事,力道配合早已默契,换做旁人,只怕会有闪失。钢水顺着漏斗状开口流入模具,不多时便填满两具模具,剩余钢水则留于坩埚,待日后再用。
冷却过程漫长,典韦心急,数次欲探,皆被烫回,只得耐着性子等候。至次日清晨,模具彻底冷却,打开一看,两柄双刃斧初具雏形,虽范线仍然割手,典韦却已迫不及待,提斧至院后空地挥舞,虎虎生风。
叶雄看着眼馋,赞道:“真好兵器!只可惜太重,不然洒家也想练上一练。”
李虺轻拍叶雄肩头道:“你使大刀,与斧法迥异,若要弃刀改斧,非十年八年不成。不如精研刀法,日后上阵,自有建功之机。”
叶雄闻言挠头笑道:“洒家不过说笑,不当真,不当真。”
典韦舞罢,兴冲冲回至院中,将斧头翻来覆去细看:“大哥,这分量正合手!俺现在就欲骑黄骠马,与伯伟痛快厮杀一场!”
“且慢,” 李虺道,“还差渗碳、淬火,打磨之后,再缠麻绳于柄,方算完工。”
典韦闻言,虽不情愿,仍将斧头递回。李虺将斧柄末端漏斗状铁疙瘩掰下,此乃浇铸时多余钢水所成,随后将斧头掷入炉膛加热。待烧得通红,便夹出置于阴凉处慢冷;待颜色转暗,复入炉膛烧红,再投入冷水淬火。
此法乃简化的表面渗碳工艺,使斧身表面坚硬,内部因冷却较慢而韧性尚存,与刀剑之覆土烧刃异曲同工,却更适合重兵器。此法日后多见于军事,用于增加装甲强度。
而淬火之水,则取自山下小溪,此溪水质清冽,远胜瀍水,李虺坚持用此,盖因水质好则淬火效果佳。至于古人所言以动物尿液、油脂淬火更优,李虺知其与水效相差无几,收效并非天差地别,反倒徒费心力,遂不用。
淬火完毕,典韦抢过斧头打磨,郭靖则踏动磨刀机相助。典韦不让旁人插手,亲手磨去范线,将斧尖与刃口及斧纂处细细打磨。三日功夫,两柄双刃斧已锃光瓦亮,寒气逼人,竟有后世不锈钢之泽,足见其耐心。再以细麻布缠绕斧柄,以麻线缠裹密实,增加持握之力,自此方算完工。
戏志才近些时日十分清闲,知典韦乃冲锋陷阵之将,不必苛求统兵之能,仅一年之期难成韩信之才,日后慢慢再教导亦不迟晚。眼下典韦有趁手兵器与良马,方是发挥其价值的关键。他听闻李虺以“五德终始说”从吕布处骗来黄骠马,不禁赞其智谋,虽对赤兔马之预言存疑,却信吕布与丁原必有嫌隙。丁原强令吕布弃武从文,压抑其本性,怨气日积月累,终有爆发之日。
双刃斧成,众人生活复归常态。李虺念及旱情,已将精力转至引水之事。李虺欲造水车引瀍水至上北邙里之北高处,再挖渠引水通往下北芒里,解灌溉之困。此举既能安民心,又可在黄巾起事后招募乡民扩充队伍打下基础,为南下汝颖抢占先机储备实力。
李虺相邀张顺、戏志才、郭靖共商引水抗旱之事。戏志才建议先从上北芒里动工,有郭靖里正与李虺、典韦打虎英雄之名,里民易从。待工程过半,旱情加剧,再联络其他乡里,以引水相胁,掌握水源分配之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谋杀三国精编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