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雨比滨海更缠绵,细密的雨丝裹着潮湿的热气,黏在人皮肤上格外难受。陈谨和林晓坐在咖啡馆靠窗的位置,面前的拿铁已经凉透,窗外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却没有一个是他们要找的刘梅——马涛的妻子。
“已经在小区门口守了两天了,连刘梅的影子都没见到。”林晓烦躁地搅着咖啡,“她女儿说她去外地走亲戚了,可我查了她的高铁票和机票记录,根本没有出行信息,明显是在撒谎。”
陈谨皱着眉,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刘梅的反常举动,更说明马涛就在深圳,而且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到来。“再守一天,要是还没消息,我们就直接去她女儿家找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要注意方式,别吓到孩子。”
就在这时,林晓的手机突然响了。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睛瞬间亮了:“是我大学同学!他在市住建局档案科工作,说不定有新消息!”
她快步走到咖啡馆外接电话,陈谨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升起一丝期待。这几天在深圳的调查陷入僵局,要是住建局能提供线索,或许能打开新的突破口。
几分钟后,林晓兴冲冲地跑回来,手里的手机还没挂断:“陈主任!有重大发现!我同学说,远盛园区2021年的扩建规划许可,是赵立东亲自打招呼特批的,连环评公示都跳过了!”
陈谨猛地站起来,咖啡杯在桌面上蹭出刺耳的声响:“你说什么?赵立东?”
林晓用力点头,对着电话那头说:“张明,你再跟我详细说说,当时具体是什么情况?”
电话那头的张明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明显的紧张:“去年三月,远盛的人拿着扩建申请来找我们科,按规定得先过环评,公示七天没问题才能批。可第二天赵立东就给我们科长打电话,说远盛是市里重点扶持企业,扩建是‘紧急项目’,让我们特事特办,直接给批了。科长不敢得罪他,就跳过了环评和公示,偷偷把许可证办了下来。”
“那有没有书面记录?比如赵立东的批示或者通话记录?”陈谨凑过去,对着手机问。
“没有!”张明的声音更紧张了,“赵立东很狡猾,特意交代了‘口头通知’,不让留任何书面痕迹。我们科里的人都知道这事,但没人敢说——赵立东是纪委常委,谁得罪他,谁就别想在体制内待下去。”
陈谨的脸色沉了下来。赵立东作为纪委常委,竟然利用职权为远盛开绿灯,跳过关键审批流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违规,而是严重的渎职。更可怕的是,他还刻意销毁证据,可见背后牵扯的利益有多深。
“张明,谢谢你提供的线索。”陈谨的声音很严肃,“你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下当时的审批底单?哪怕没有赵立东的批示,底单也能证明审批流程有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才传来张明犹豫的声音:“底单倒是有,但我不能给你们。赵立东早就打过招呼,远盛的审批材料谁都不能碰。要是被他发现我把底单给了你们,我不仅会丢工作,说不定还会有麻烦。陈主任,我上有老下有小,实在不敢冒这个险。”
林晓急了:“张明,这是在查腐败!你要是能帮我们,就是立了大功!我们保证不会泄露你的身份!”
“不行,太危险了。”张明的态度很坚决,“我只能口头告诉你们这些,书面证据我真的不能提供。你们要是想查,可以去查当时的环评机构——远盛找的是一家叫‘绿源’的环评公司,他们肯定知道审批流程有问题,说不定手里有证据。”
挂了电话,林晓气得直跺脚:“这个张明,真是胆小如鼠!有线索却不敢提供,我们怎么才能证明是赵立东打的招呼?”
“不能怪他。”陈谨摇了摇头,“赵立东在体制内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张明只是个普通档案员,确实没勇气和他对抗。不过他提供的‘绿源环评公司’这条线索,倒是个突破口。”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周明的号码:“周明,帮我查一下滨海市的‘绿源环评公司’,老板是谁,和远盛、赵立东有没有往来,尤其是经济上的。另外,查一下2021年远盛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是谁做的,现在在哪里。”
“没问题!我马上就查!”周明的声音很干脆。
挂了电话,陈谨看着窗外的雨,心里五味杂陈。赵立东的暴露,让他意识到这个案子比想象的更复杂——不仅牵扯到企业老板、政府官员,连纪委内部都有“内鬼”。这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不仅要防备前方的陷阱,还要警惕背后的冷箭。
“陈主任,我们现在怎么办?继续等刘梅,还是先回滨海查绿源公司?”林晓问。
“兵分两路。”陈谨立刻决定,“你留在深圳,继续盯着刘梅,一旦发现她的踪迹,立刻跟我汇报,但不要轻举妄动。我现在就回滨海,查绿源公司和赵立东的关系。另外,苏晴在深圳也不安全,我带她一起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反腐深渊回响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反腐深渊回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