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御厨的“锅气”危机
殿内因赵祯赏赐点心而带来的那点微妙松弛感,瞬间被门口内侍的禀报击得粉碎。
“锅气”二字,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赵祯心中漾开层层涟漪。他昨日不过是在陈忠和面前随口一提,连正式旨意都算不上,怎么就直接惊动了御膳房的总管太监?这消息传播的速度和引发的反应,远超他的预料。
陈忠和的脸色也变了变,担忧地看向赵祯。他深知后宫这些机构的敏感,皇帝随口一句话,下面的人就可能当成天大的事来办,更何况还牵扯到“皇家饮食规制”这等紧要事务。
赵祯迅速收敛了脸上因小宫女而产生的些许轻松,重新端起了皇帝的威仪。他看了一眼还捏着半块荷花酥、不知所措的小宫女,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是。”宫人们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了出去,那小宫女也慌忙将点心塞进袖子里,跟着众人一起退下,临走前还偷偷瞥了一眼皇帝,眼神里满是懵懂的感激和后怕。
顷刻间,殿内只剩下赵祯和陈忠和。
“宣。”赵祯沉声道,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很快,一个身着青色宦官服色、体型微胖、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低着头,迈着碎步快速走了进来。他约莫四十岁上下,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一进殿便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十足的谄媚和不安:
“奴婢御膳房总管王德福,叩见官家,官家万岁!”
“平身。”赵祯淡淡道,目光审视着这个掌管着自己胃袋的关键人物,“王德福,你急着见朕,所为何事?”
王德福爬起来,依旧躬着身子,双手紧张地搓着,脸上挤出讨好的笑容:“回官家,奴婢……奴婢听闻官家昨日圣体欠安时,曾提及膳食……提及膳食少了些‘锅气’?奴婢惶恐,彻夜难眠,反复思量,深恐是御膳房伺候不周,致使官家胃口不佳,此乃奴婢失职,万死难赎!”
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赵祯一句吐槽就成了他天大的罪过。
赵祯心里明镜似的,这王德福哪里是怕伺候不周,分明是怕“锅气”二字传到太后耳朵里,怪罪他御厨无能,砸了他的饭碗,甚至危及他的小命。后宫争斗,往往就从这些饮食起居的细枝末节开始。
“哦?你倒是耳聪目明。”赵祯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
王德福吓得腿一软,差点又跪下去,连忙道:“奴婢不敢!奴婢只是……只是心系官家龙体,但凡与官家膳食相关,奴婢都不敢有丝毫怠慢!官家既觉膳食少‘锅气’,奴婢回去定当严加督饬,让那群蠢材用心烹制,务必……务必做出官家想要的‘锅气’!”
他说得信誓旦旦,但赵祯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压根没理解什么是“锅气”。这个时代,炒菜技术或许刚刚萌芽,并未普及,尤其是宫廷御膳,讲究的是工艺繁复、摆盘精致、口味中和,追求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锅气”这种充满市井烟火气的概念,恐怕闻所未闻。
赵祯忽然觉得有点好笑。他看着惶恐不安的王德福,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这不正是一个绝佳的“试点项目”吗?改革从饮食开始,阻力最小,也最容易出成效,更能借此观察后宫各方面的反应。
他放缓了语气,带着点少年人的好奇,说道:“王德福,你起来回话。朕所说的‘锅气’,并非你想象中那般复杂。”
王德福忐忑地站起身,眼巴巴地看着皇帝,如同等待宣判。
赵祯努力回忆着前世看美食视频的印象,比划着说道:“朕所说的‘锅气’,乃是指食材与灼热的铁锅瞬间接触,猛火急炒,激发出的那种焦香、油香与食材本身香气混合的特殊风味。口感上,讲究一个鲜嫩爽脆,而非一味的软烂或油腻。你可明白?”
王德福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猛火急炒”、“焦香混合”,这完全颠覆了他所熟悉的蒸、煮、烤、脍等传统烹饪理念。但他哪里敢说不明白,只能连连点头:“奴婢……奴婢似乎明白了一些,官家圣明,所言精妙!”
赵祯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没懂,也不点破,继续说道:“光说不练假把式。陈大伴,”
“老奴在。”陈忠和连忙应道。
“你去御膳房传朕口谕,让他们准备一口……嗯,轻薄些的铁锅,再备些新鲜的豚肉(猪肉)、鸡子(鸡蛋)、葵菜(冬寒菜)、韭菜等寻常食材,还有葱、姜、蒜、酱、醋等调味之物,送到福宁殿旁的小厨房来。”
陈忠和与王德福都愣住了。皇帝这是要做什么?亲自点菜也就罢了,还要把食材送到福宁殿?
“官家,您这是……”陈忠和试探着问。
赵祯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腕,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恶作剧和期待的笑容:“朕今日,便亲自示范一下,何为‘锅气’!”
“万万不可啊官家!”陈忠和与王德福几乎同时惊呼出声,再次跪倒在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