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凌笑的指尖悬停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方,那份详尽的新能源产业报告在他眼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与图表,而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巨网。
系统以一种只有他能看见的方式,用猩红色的高亮标记,精准地指出了这张网最脆弱、也最关键的两个节点——“材料副反应活性过高”与“锂枝晶生长不可控”。
这两个名词对于普通人而言艰涩难懂,但凌笑却瞬间明白了它们所代表的沉重枷锁。
这正是固态电池技术迟迟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的根源,是悬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它意味着再高的能量密度,也无法摆脱充电速度的瓶颈;再精妙的电控系统,也无法彻底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整个产业,无数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这道无形的墙壁前苦苦挣扎,耗费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时间,却收效甚微。
凌笑的意识沉入系统,看着那高达一千八百多万的点数,这是他通过解决一系列难题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
他没有丝毫犹豫。
改变世界,从来都不是廉价的。
“系统,”他在脑海中下达了清晰无比的指令,声音冷静得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锁定‘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献祭其‘材料副反应活性’与‘枝晶生长倾向’这两个负面概念。”
指令下达的瞬间,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无形的抽取感,仿佛从现实世界的底层规则中,硬生生剥离了某种东西。
紧接着,他补充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剥离的同时,必须完整保留其‘高能量密度’的核心特性。”
系统的回应冰冷而迅速。
【概念剥离指令确认。
目标:固态电池技术。
献祭概念:1. 材料副反应活性;2. 枝晶生长倾向。
保留概念:高能量密度。
执行代价:4,000,000点。
是否确认执行?】
“执行。”
【执行中……】
一串冰冷的数字从他的点数总额中被抹去,瞬间减少了四百万。
点数余额更新为14,651,350。
凌笑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他只是静静地关掉了平板,起身走到了窗前。
他知道,自己刚刚向这个世界投下了一颗无形的深水炸弹,现在,他只需要等待涟漪的扩散。
涟漪的扩散速度,远比他想象的要快,也更加猛烈。
第二天,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官方网站上,宣布其材料科学实验室在固态电解质的循环寿命研究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起初,这只在学术圈内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
但紧接着,不到二十四小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官网发布公告,宣称他们研发的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在经过上千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衰减率几乎为零,并且充电效率达到了传统锂电池的五倍以上。
世界开始骚动。如果说一条新闻是巧合,那么两条就是趋势。
当第三天,华夏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公布了他们的实验视频时,整个世界都沸腾了。
视频中,一块正在满功率充电的刀片状固态电池被一根钢针粗暴地贯穿,没有冒烟,没有起火,甚至连温度都没有明显升高,电压输出依旧平稳。
这个简单粗暴的针刺实验,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电池安全的终极难题,被攻克了。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群。
全球新能源板块全线飘红,所有与电池产业链相关的股票,无论是上游的矿产资源,还是下游的整车制造,全部涨停。
一位着名的行业分析师在电视采访中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这不是一次技术迭代,这是一场能源革命!它将彻底改变汽车、储能乃至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
与此同时,一份加密的内部报告被送到了林将军的案头。
报告详细分析了这次全球性的技术井喷现象,并附上了几家欢腾的车企连夜调整产品路线图,宣布最快明年就能量产搭载全新固态电池车型的计划。
林将军看完报告,沉默良久,只用红笔在报告末尾批下了一行字:“重点关注相关产业链安全。”
风暴的中心,凌笑却过得异常平静。
几天后,他开着一辆崭新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回到了家。
这辆车的设计充满了未来感,线条流畅而优雅,静静地停在了他那辆饱经风霜的“蜗牛号”房车旁边。
一大一小,一新一旧,形成了一种奇妙而有趣的对比。
苏雯听到声音走了出来,看到这辆新车,“我们的功臣‘蜗牛号’,这是要有新伙伴了?”
凌笑靠在新车的车门上,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拍了拍光滑如镜的车身:“是啊,给它找了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过,‘蜗牛号’恐怕要嫉妒这小伙子的充电速度了,从百分之十到八十,一杯咖啡的时间都用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