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盯着屏幕上那串碳化薄膜上的代码:XG-7N-V9K-L2M。他没有说话,手指在主控台边缘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信号。
指令下达的瞬间,纽约方向的数据流开始回传。加密通道开启,远程会议画面同步接入总部指挥中心。三十七名合规专家围坐在长桌两侧,文件摊开,投影显示着复杂的借贷结构图。他们正在讲解一项“完美避税方案”,语气专业而冷静。
杨辰调出音频记录,同时连接秦峰建立的判例数据库。系统自动比对条款引用来源。不到十秒,红色警告弹出:【援引判例SEC-v-Kline-2003已被废止,2010年列入禁止适用清单】。
他没动,只用眼神示意。
秦峰立刻响应。死士专用信道启动,代码流绕过防火墙,直接注入律所会议系统的投影主机。下一秒,所有屏幕强制切换画面。一份官方公告被放大至全屏:《关于撤销部分早期税务裁定的声明》,落款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现场陷入短暂沉默。
陈磊坐在会议桌主位,耳机里传来杨辰的声音:“看第三页脚注。”
他翻过去,目光落在一行小字上——“本裁定不得用于跨境资金归集安排”。他的眉头立刻皱紧。这个方案的核心正是利用离岸公司做多层嵌套转移,一旦签署,所有客户都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他站起身,拿起钢笔,在合同关键条款上狠狠划了三道。
“这不是合规。”他说,“是陷阱。”
全场骚动。一名律师试图解释,说这是行业惯例。陈磊把笔摔在桌上,声音很冷:“你们想让我们替你们坐牢?”
没人再说话。
文件被当场销毁。副本交由后勤人员带回总部封存。纽约团队按指令转入隐蔽办公点,切断对外联络,仅保留与江城总部的单向加密通道。
杨辰这时才抬起左手,拇指缓缓转动腕表表冠。系统界面无声浮现:【检测到恶意建议,启动反向审计程序】。
这不是一次消费操作。也没有扣除积分。它自行激活。
数据开始回溯。文档编辑历史、权限变更日志、通信元数据全部被提取。五分钟内,原始草案的修改路径清晰呈现。最初版本来自一家名为“太平洋咨询”的第三方机构,表面独立,实则IP跳转终点指向东京某数据中心——正是上一轮黑客攻击使用的备用节点。
更深层的信息浮出水面。
草案最后一次修订时间是昨夜23:17。操作者使用了一个已注销的高盛内部账号,通过虚拟机接入系统。该账号持有者名为威廉·霍尔,前高盛合规主管,三年前“退休”,实际因参与内幕交易被驱逐出行业黑名单。
但系统继续追踪发现,此人私人邮箱在过去两个月内与一个江城号码存在高频加密通信。对方身份确认:李瑶父亲办公室助理。
杨辰盯着这条链路,一言不发。
证据闭环了。
这不是偶然的技术漏洞,也不是普通的商业竞争。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认知战。目标不是毁掉一笔交易,而是长期扭曲杨辰团队的风险判断体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依赖错误的合规逻辑,最终自毁架构。
他必须反击。
命令很快下达。第一,纽约团队全员禁闭,不得接触任何外部法律文件;第二,由秦峰主导,将一份全新编制的“反向合规白皮书”植入全球六大顶级律所的内部知识库。内容涵盖三十国最新金融监管动态,重点标注已被废止或限制适用的旧判例,署名为“匿名监管观察员”。
第三,系统生成三十七份定制化合规建议包,精准投送给各主要市场的监管联络人。每一份都针对当地执法重点,附带风险预警和案例分析。信息一经发出,立即在专业圈层引发讨论。
舆论压力迅速形成。
不到两小时,三家原本支持该避税方案的机构公开撤回意见。两家媒体刊发深度报道,质疑其合法性。华尔街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有人在用十年前的规则玩现在的游戏,而真正的监管风暴还没到来。
杨辰看着反馈数据一条条跳入面板,手指滑动,打开一个新的任务窗口。
反向审计仍在运行。三维关系图逐渐成型。纽约与东京之间的数据闭环被标记为高亮区域。一条隐藏支线延伸而出,连接到一处未注册的仲裁平台——专门处理跨国资本纠纷,背景复杂,极少公开活动。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五千万——解锁国际仲裁庭背景调查权】
选项自动浮现,从未出现过。
杨辰盯着这行字。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金钱兑换死士系统的权限正在升级。之前的规则是花钱买人,现在开始,钱能买“规则本身”。只要投入足够资金,就能深入那些普通人无法触碰的灰色地带,查清谁在背后操纵裁决。
但他也清楚,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绑定系统,我靠花钱打造商业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绑定系统,我靠花钱打造商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