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的南侧也是一排教室,教室的南侧也是一块空地,有花坛点缀。东侧是一排杨柳,杨柳依大操场边栽种。大操场的南北侧各有一排南北向的教室。南侧是两层楼房,底楼是教室,二楼是教师宿舍。北侧是平房,有三间教室,教室前栽有一排白杨。教室的东侧是一道围墙,将教室和操场围在校内。围墙的内侧同样栽有一排杨柳,与操场西侧的那一排杨柳相呼应。春夏时节,柳枝曼舞,绿意荡漾。与肃立在操场上的那几对篮球架相得益彰。操场南侧的二层楼房附沿着围墙迤延朝西,将原本是幼儿园的那一块地盘圈入其中。然后,折而向北,与小学的大门连接,使小学自成一体。
小学里的老师,除了校长是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男子外。其它的不论男女,都清一色的文弱和纤瘦。大概文弱和纤瘦的老师更适合在小学工作。
在小学的东北侧有一扇边门,出边门是一条小道,小道西侧是镇上居民的住宅。住宅的北侧是一片菜园子。各家的菜园子都用荆条作藩篱,初夏时,荆条绿意葱笼,开满淡紫色的喇叭花。沿着菜园子朝北走,有一条稍宽一些的路,沿路折而朝东,仅五十步,便是镇中学的南门。先是南侧门,然后是南大门。中学的南大门不常开,但目光越过围墙,能看得见两排高大的白杨。可以想象中学大门开启后的气派。
那时的中学是全建制中学,名为县立第七中学。进出中学的主要通道在学校的西北侧。小镇中心石桥的南堍是一条短短的街道,在街道的起端东侧的副食品铺和药铺之间有一条弄堂,弄堂通向镇中心医院。弄堂的对面是一块空地,是镇大礼堂的出口处,绕过礼堂的北立面,是镇政府的机关大院。大院的正门与礼堂的正门成倚角。镇政府大院与镇礼堂之间有一条路,沿路东拐便是中学的西北侧门。
学校的进出主要依赖于此门。进入此门,便是中学的东西轴通道,道侧是两排漂亮的法国梧桐。通道的北侧,依次是学校的后勤处,学校礼堂、学生宿舍。礼堂的北侧是学校的食堂。食堂临河而建。食堂的东侧是一小块空地。与礼堂的东侧大门出口处连成一体。那一小块空地东侧,是围墙围着的菜园子。菜园子的南侧,便是学生宿舍。
通道的南侧是两排一字排开的教室。中间有一条朝南的通道,连接着南边的那排教室,通道与南排教室的内通道成一线,又与通往南大门的正通道成一线。使学校的主干道成“T”型格局。三大排教室皆为内廊式的平房结构。清一式的青砖平砌到顶,外立面采用水泥抹缝,没有采取石灰粉面,使教室的外立面十分整洁。平房的教室一律采用平吊顶,斜屋顶盖面是青色平瓦。教室的南北窗外,都是花圃或草地,四时景色宜人。
环绕着三排教室连通着中轴通道的是中学的环形跑道。环形跑道的东侧是一个河浜。河浜的北侧与镇河在南岸形成的凹口上是一个扼口。那儿,原先有一座小木桥。后来,为了学校中轴线在此与河浜东侧学校蔬菜地和教师宿舍的贯通,填土拆了木桥,成了一条大道。与蔬菜地中间的直跑道连成一线。
蔬菜地中间的那条直跑道,是学校运动会短跑的场地。直跑道的两侧栽有枝干挺直的梧桐树。梧桐树外便是学校的蔬菜地。菜地的北侧和东侧临河。南侧原本是桑树地,与南边的村坊相连。后来,学校应该是出于安全考虑,在桑树地的南侧挖了一条河。使河流与蔬菜地东侧的河流和学校环形跑道东侧的河浜贯通,使这条新挖出的河有了护校河的味道。
桑树地与蔬菜地之间,一字排开,建有两排教师宿舍。平房,车厢式结构。在那时,也算是比较好的住宿条件了。教师宿舍的屋前,栽有一丛一丛的美人蕉。美人蕉丛应该算是镇中学的特色了,在教室区的花坛,同样栽有众多的美人蕉丛。春夏时节,一丛丛嫩绿中绽放一片鲜红或一片嫩黄。那绿的,红的,黄的,都鲜嫩的像是要滴出水来。
年少的我们如何能解春天的风情,总会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拔下正开放着的鲜艳花朵,去吸食花朵中的那一份丝丝的甜味,去寻获那一份偷来的快乐。
在中学环形跑道的西南角,辟有一片篮球场。放学后的篮球场上人声鼎沸。打球的,大多是学校的男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篮球场的北侧,是沙坑和单、双杠的训练场地,这是矮个子男生的快乐园。中学后来另辟了一个很大的运动场,在学校南围墙外东南100米处。那儿原是一块桑地,到处是坟包。经过平整后,建起了两百米的环形跑道。只是周边没有大树环绕,运动场显得突兀而空旷。
进入中学还有两个惊险的通道。一个在中学朝南正大门的东侧。围墙将封闭线一直延续到学校东南角的河边。但封闭的围墙,并不能挡得住学生们的恣意妄为。男生们固然不会明目张胆去翻越围墙。但在围墙的尽头,贴着围墙,施展壁虎神功,小心翼翼地踩着墙基突出的石块,进入或者溜出学校却是很平常的事。当然,冒这一份惊险的仅仅是男生,女生一般是不敢冒这一份风险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百年梦魇之青杏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百年梦魇之青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