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go!争夺位置!” 我解除维修区限速、驶回赛道时,尼基大喊道。
我扫了一眼后视镜,发现自己在二号弯刚好抢在安东尼?哈里森之前驶出维修站。
但安东尼拥有动能优势,轮胎也已进入工作温度,而我需要一边适应硬胎的手感,一边为轮胎升温。
虽然练习赛中我用过硬胎,但周末几小时的练习,远不及我们在常规赛道上积累的海量数据和经验。
因此,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仍在不断摸索;而安东尼多跑了一圈,不仅有更多经验,还有明确的目标,凭借进站策略惜败后,重新夺回领先。
无论我如何努力在第一赛段尽快提速,安东尼还是紧紧跟在了我的车尾,一同驶入 S 型弯道。
在连续的左右左右左转向中,S 型弯道逐渐过渡到发夹弯,再到八号弯,两位队友全力比拼,不仅是为了成为车队首个本赛季三冠得主,不仅是为了在这条 “双方都可算作主场” 的赛道夺冠,更是为了争夺主导权。
在安东尼看来,我空降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车队,还在赛季前三场比赛中赢下两场。他想重新掌控车队,重拾信心,这点我能理解,但与此同时,我也不愿被压制。
本赛季至今,我不仅打破了自己的预期,或许也打破了所有人的预期,还证明了自己比尤里?卡萨莱宁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正领跑积分榜。
说自己已跻身 F1 顶尖车手行列,并非自大,而是事实,因此我理应与哈里森平起平坐 —— 既不是二号车手,也不必争做一号车手,我只想证明自己拥有平等的地位。
为了各自的目标,美国人发起猛攻,中国人全力防守。
安东尼在六号弯追近,甚至大胆尝试从七号弯外线超车,但他太急躁了,本应等待更常规的十一号弯刹车区超车点。
这或许成了我的转机:我延迟刹车守住位置,随后以最佳路线通过八号弯,驶入全速段,在那里,轮胎温度的影响已不大。
凭借 F 导管和梅赛德斯引擎的组合优势,我成功稳住了领先。
而安东尼因被我晚刹车压制而损失动能,即便他精彩地切换路线,从外线切到我身后的内线,也无法再发起有效进攻 —— 我已拉开了差距。
因此,比赛进入第二阶段后,首次出现了明确且稳定的领先者,而我有幸成为了这个人。
但我很清楚,安东尼可能只是在节省燃油和轮胎,为比赛尾声储备足够的 “武器” 发起最终冲击。
毕竟,单停策略要求我们每场比赛都必须节省燃油和轮胎,而我们的轮胎寿命仅相差一圈。
哈里森或许在赌,我会为了拉开差距过度消耗轮胎,而他则保存实力,待我轮胎磨损严重时,用状态更好的轮胎轻松反超。
节省燃油是必要的,如今规则要求全程无加油,意味着比赛开始时赛车需满载燃油。
但满载燃油会增加车重,因此车队通常会尽可能减少燃油装载量,让车手在比赛中谨慎控制消耗。
有人认为这种 “全程收着跑” 的比赛方式缺乏观赏性,或许他们是对的,但事实是,普利司通需按国际汽联要求制造轮胎,而燃油供应商在 F1 中始终以 “减重” 为目标。
因此,我们在减重、缩短停站时间、减少停站次数,最终结果便是,每场 F1 比赛中,所有人都必须在某个阶段放慢速度,节省足够燃油以撑到比赛结束,确保轮胎能支撑单停策略。否则,在今年的规则下,任何策略失误都等同于 “战略自杀”。
正因如此,安东尼或许此刻正 “战略性隐忍”,让我暂时领先 ,但即便如此,这也可能是个失误,因为我不断刷新圈速,直到拉开足够差距后才开始节省燃油。
进站后夺回领先位置后,我连续刷出最快圈速巩固优势,待与安东尼拉开六秒差距后,便开始控制节奏、节省燃油。
此时我的处境看似稳固:领先队友六秒,第三名伦纳又落后十秒,他最终依靠策略才超越了卡明斯基的路特斯。
这场比赛似乎已胜券在握,可或许这就是 F1 的宿命,眼看胜利唾手可得时,意外总会突然降临。
七届世界冠军威廉?齐格勒驶出十七号发夹弯时,过度碾压内侧路肩,导致赛车尾部失控,随后整辆车旋转起来,车尾重重撞上外侧护栏,变速箱很可能已损坏。
这位梅赛德斯车手的比赛日就此结束,此前他的表现其实不错,全程领先科斯基宁,稳居积分区。
由于他的赛车停在赛道上,还挡住了常规维修区入口,安全车的出动已成必然。
而问题在于,此时距离比赛结束已不足十圈。
“比赛会重新开始吗?” 我通过无线电问道,此刻满心希望安全车能带领车队冲过终点,结束这场比赛。
我拼尽全力拉开差距,控制节奏节省轮胎和燃油,眼看胜利近在咫尺,可现在整个发车格的车手都紧紧跟在我身后,伺机抢夺冠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qbxsw.com)F1之飞驰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