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沉默持续着,仿佛能听到烛火燃烧和三人各自的心跳声。林晓提出的“东方旅”概念,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每个人心中扩散。
雷诺最终没有对“东方旅”的名字发表看法,但他用行动表示了默许。第二天清晨,他带着林晓和赵刚,对废弃村庄进行了一次更彻底的侦察和清理。他们加固了地窖的入口,设置了几个简易的预警装置——用细线拴着空罐头瓶。雷诺甚至凭借经验,在村庄外围选定了几个隐蔽的观察哨位。
下午,雷诺出去了几个小时,回来时,身后跟着两个面带菜色、眼神惊惶的法国年轻人。他们是兄弟俩,皮埃尔和让,是本地的农民,家园被毁,躲在附近的林子里已经快饿死了,被雷诺找到并带了回来。
“他们熟悉这附近每一寸土地,包括那些德军不屑一顾的小路。”雷诺言简意赅地解释,将两个黑面包递给他们。兄弟俩接过食物,狼吞虎咽,看向雷诺和林晓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一种找到依靠的希冀。
林晓看着这一幕,心中了然。雷诺正在用实际行动,为“东方旅”补充第一批“兵员”和本地向导。他没有多问,只是让赵刚给他们盛了碗热汤。
傍晚,地窖里点起了两盏从废墟里找到的、满是油污的煤油灯,光线昏黄但足够照亮围坐在一起的五张面孔:林晓、雷诺、赵刚,以及新加入的皮埃尔和让。
这就是“东方旅”的第一次正式“军事会议”,参与者堪称寒酸。
“我们人多了,目标也大了。”林晓开门见山,用的是法语,确保所有人都能听懂(赵刚通过这几天的耳濡目染和林晓的简单翻译,也能明白大意),“不能坐吃山空。我们需要稳定的食物来源,需要更多的武器,需要了解外面更大的局势。”
皮埃尔和让显得有些局促,不敢插话。
雷诺接话道:“食物,短期内可以依靠采集和之前换来的储备。长期看,要么找到稳定的补给渠道,要么……自己生产,或者从敌人手里抢。”他提到“抢”字时,语气没有任何波动。
“武器呢?”赵刚关心这个实际问题,“就一支长枪,一把短枪,太少了。”
林晓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最头疼的问题。系统商城里武器昂贵,黑市风险太高。他的目光转向皮埃尔和让:“你们知道附近,有没有那种……防卫比较松懈的德军存放东西的地方?比如小的补给点,或者他们不太在意的仓库?”
皮埃尔和让互相看了看,弟弟让怯生生地开口:“先生……我知道一个地方。在往东大概五公里的地方,有个废弃的采石场。前几天我看到有德国人的卡车开进去过,但停留时间不长,守卫好像也只有两三个人……他们好像在往里搬一些木箱子。”
采石场?守卫松懈?林晓和雷诺交换了一个眼神。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临时转运点或者小型储备点,防卫力量通常不会太强。
“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林晓问道。
皮埃尔连忙点头:“可以,先生!我知道有条小路可以靠近,不容易被发现。”
一个潜在的目标出现了。但林晓没有冲动,他记得雷诺的警告,也记得黑市的教训。“我们不能蛮干。需要计划。”他看向雷诺,“雷诺先生,你怎么看?”
雷诺沉吟片刻,用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了起来:“先侦察。确定守卫人数、换岗时间、车辆进出规律。如果机会合适,可以动手。目标是获取武器和弹药,速战速决,绝不纠缠。”
“怎么打?”赵刚问到了关键。
林晓脑中闪过玩过的无数潜入类和战术游戏,一个初步的构想形成。“如果守卫真的只有两三个,我们可以尝试智取。”他指着地上的简图,“皮埃尔和让带路,负责在外围警戒和指引撤退路线。雷诺先生,你是最好的射手,占据制高点,负责远程压制和解决哨兵。赵大哥,你力气大,动作也灵活,和我一起潜入。你负责解决可能的近身抵抗,我负责寻找和搬运武器。”
这个分工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特点:本地人的地形熟悉,雷诺的军事素养,赵刚的勇武,以及林晓自己的……组织和“寻宝”能力(依赖系统探测)。
雷诺对林晓的计划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这个东方年轻人这么快就能提出一个结构清晰、扬长避短的行动方案。他点了点头,补充了一些细节:“行动时间最好在黎明前,人最困顿的时候。撤退路线要准备至少两条。”
计划在讨论中逐渐完善,虽然简陋,但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皮埃尔和让因为被赋予了任务,不再是单纯的被救济者,神情也专注和积极起来。赵刚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斗志。
“这次行动,代号……‘捕鼠’。”林晓最后说道,试图给这第一次主动出击增加点仪式感,“记住,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物资,其次是安全。除非万不得已,避免开枪。”
会议结束,各自准备。雷诺开始保养那支勒贝尔步枪和仅有的子弹;赵刚打磨着那柄缴获的刺刀;皮埃尔和让则被派去再次确认小路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